沙家浜里寻故事,学习路上展新篇|交通学院开展24秋季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观实践

2025-01-09 20:29:17 袁婧

为纪念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传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2024年10月29日下午,在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学生党委带领下,由组织员王琍琍老师、组织员戴玲丽老师和学生党委袁婧老师带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共百余名同志前往苏州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1

在沙家浜这片浸透着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上,全体师生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变得庄重而缓慢。一进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占地1.33万平方米的瞻仰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以“郭建光”、“阿庆嫂”等革命先辈为原型的大型主雕,他们的形象巍峨而亲切,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广场两侧,18根柱雕整齐排列,象征着新四军伤病员不屈的革命精神,每一根柱雕都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壮烈与伟大。听导游讲解这些雕像背后的历史含义,师生们神情庄严肃穆,用沉默表达着对当年在此奋勇抗敌的革命烈士的尊敬。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沉重,每一次凝视都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无限敬仰。

2

3

走过一段石板路,步入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内现代科技与历史记忆的结合令人震撼,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血战沙家浜的壮烈、激战阳沟娄的激烈、伏击八字桥的智勇以及奇袭虹桥飞机场的惊险。每一幅画面、每一段解说都深深触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对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4

步出纪念馆,全体师生的心情依旧沉浸在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中,随后来到了沙家浜景区的心脏——芦苇荡风景区。在这里,他们乘坐着古朴的摇橹船,缓缓驶入了这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芦苇荡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低语着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根芦苇都似乎承载着历史的重量,随风摆动间,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些英勇抗争的故事。

6

当师生们踏进横泾老街,古镇的历史韵味与厚重感扑面而来。导览员引领着他们,一边漫步在石板路上,一边讲述着古镇中那些细微却充满历史感的元素,如七星灶、大水缸等,这些都是《沙家浜》戏剧中的历史缩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件,却承载着深沉的历史意义,让人不禁对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肃然起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概。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在严肃的氛围中感染着每一个人,成为他们内心不断追求进步和力量的源泉。

7

重温芦荡烽火,赓续红色血脉。本次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和感受历史的实践活动,也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同学们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他们表示,始终保持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信念得到了坚定,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决心,投身到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去。

8


责任编辑:王琍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传承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共百余名同志前往苏州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