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刘悦来老师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2020-04-26 22:45:03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 同济大学 解放日报 杨浦区妇联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党员教师刘悦来同志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而在2018年刘老师家庭就被评选为上海市最美家庭。此外,刘悦来老师个人还获得了2019年“杨浦好儿女”,2019年同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找到自然的本真,回归家的本质

刘悦来家庭在五角场街道国顺居委林绿家园社区,家庭成员一直和睦相处,倡导健康生态的生活,找到自然的本真,回归家的本质,社区花园就是这个全国最美家庭的典型体现。

走进大学路“创智农园”,仿佛进入微型生态园,里面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也有小蝌蚪。孩子们在草丛中、水塘边嬉戏,学生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学认花草。可谁又能想到,5年前这3亩土地上还堆满建筑垃圾,成为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的脏地方。化腐朽为神奇的,就是公益组织“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创始人刘悦来。他想在修复土地的同时,也能修复城市里的人际关系,在快节奏中,给家庭一个可以安心交流、休闲的去处。作为景观专业教师的刘悦来认为城市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自然,对脚下的泥土没有感情。于是他决定利用专业优势,用城市土地“边角料”打造社区花园。“创智农园”应运而生。在这块狭长的土地上,他设计了一座雨水生境花园,里面种了不少湿生植物,为昆虫和鸟类提供食物。边上就是一座诗经花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刘悦来指着池塘边一抹苍翠说,“没长穗的荻就是蒹,那边初生的芦苇就是葭”。此外,菽、芣、蓫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在社区花园中都能找到。

在营造过程中,刘悦来也听到过不同声音:别家的花园干干净净、四季碧绿,为什么他参与支持的花园有杂草、枯枝?“我希望打造一个原生态环境,尊重植物生长规律。”几年实践下来,刘悦来的观点逐渐得到大家认可。截至去年底,他的团队已参与设计营造63个社区花园,不少已成为市民“身边的自然,都市的田园”。刘悦来能放手大胆地干,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儿子和妻子都是刘悦来团队的志愿者,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帮忙。刘悦来一直说,儿子是他坚持这份事业的动力。儿子小时候,父子俩在荒废的绿地上种薄荷,长得郁郁葱葱被物业割草割掉了。儿子哭得很厉害,但3个礼拜后,看到有新苗长出,儿子又笑了。“从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我忽然想,这是不是该让更多人分享?”2016年,刘悦来对小区绿地进行微更新,并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苔藓花园”。儿子积极出力,妻子给他建议,“不能仅靠我们一家力量。”于是,刘悦来建了一个群,把小区志同道合者拉了进来,约定时间一起松土、种植、养护。这个团队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到如今40多人,苔藓花园的面积也从最初60多平方米扩大到100多平方米。更重要的是,小区居民有了参与绿色分享的地方,邻里关系变得更融洽。

基于社区工作的深度研究与实践,刘悦来被杨浦区人民政府聘为首批社区规划师,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聘为缤纷社区规划导师,被徐汇区聘为社区规划师,种种称号,是对刘老师扎根社区研究的高度认可。2017年刘悦来老师主持的上海高密度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入选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博览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编的《上海手册》,成为年度唯一的中国案例。其主持的实践基地位于五角场的创智农园和位于四平路街道鞍山四村的社区百草园,分别入选杨浦区十大自治项目、上海市市民绿化节优秀项目、上海市低碳社区试点、上海市杨浦区十大青年公益项目等奖励,并参与2017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也进行了报道。刘悦来一家崇尚道法自然,从自然之道中可以学到生态的群落的多元共生,跟当前共治共享共建的理念非常一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小家的一点努力,影响到大家,从而共创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刘悦来家庭照片.jpg

社区花园.jpg


社区共建.jpg

奖状-1.jpg

奖状-2.jpg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党员教师刘悦来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