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致力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风景园林人对此责无旁贷。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为风景园林绿色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2021年2月5日,同济大学收到一封来自中煤华晋集团晋城能源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感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工第八党支部党员董楠楠老师及其团队两年多来在绿色矿山建设中的专业服务与无私奉献!作为投身于祖国绿水青山治理事业的技术专家,同济大学景观学系董楠楠副教授10多年来结合个人科研攻关、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修山理水,复绿育人,以风景园林绿色技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复合人才培养,积极践行新时期高校教师的时代使命。
1. 高密度城市中的立体生态空间
我国的高密度城市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城市病,尤其是城市热岛问题突出,对于微气候环境和能耗都带来了负面压力。董楠楠老师团队10多年来开展针对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的立体园林技术研究,致力于在高密度城市中实现更多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立体绿化空间。在获得的多项发明专利中,2项屋顶光伏和绿化集成技术专利成功转化应用。董楠楠老师团队不仅负责完成了上海市张江万科创新中心、上海历史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同济大学校内示范项目的屋顶园林设计。董楠楠老师团队在青岛中德生态园内设计完成的大型屋顶农场,获得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此外,其团队负责和参与了多个上海市中心城区(徐汇区、杨浦区、黄浦区等)立体绿化规划编制陆续获批实施,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市构建立体生态空间体系的技术政策指导。
图1 支部活动组织参观董楠楠设计完成的同济大学南校区屋顶花园
图2 董楠楠老师及其团队完成的上海张江国创中心屋顶花园
2. 乡村振兴中的蓝绿基础设施
乡村生态空间营建不仅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大都市区构建郊野生态空间的关键任务之一。自2018年开始,董楠楠老师连续四年参与了位于金山、浦东、嘉定、崇明等地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并结合上海乡村景观生态特点,总结了大都市区乡村蓝绿空间生态提升的关键技术。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董楠楠老师团队负责设计完成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金山区水库村一期工程中,将乡村河道水环境治理、四好公路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内容统筹规划,综合实施,打造出了具有高水平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乡村蓝绿空间示范,并应用在了所参与的雄安新区乡村振兴示范工作中。
为了结合改造后的生态环境,增强乡风文明建设,在董楠楠老师的倡议下,金山区水库村举办了多次“田园实验”为主题的文化景观活动,促进了城乡文化的融合,提升了乡村景观环境的社会文化服务能力。该系列活动获得了2018年度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LIA)奖,并入选2019年度上海市城市空间艺术季实践案例展。
图3 董楠楠老师及其团队完成的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金山区水库村设计
3. 绿色矿山建设中的景观生态环境
作为“煤—电—水—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基础项目,建设中的里必煤矿对推进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2018年开始,董楠楠老师团队组成的项目组发挥专业优势,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参与里必煤矿工业广场景观总体规划与设计研究,陆续开展总体景观风貌规划、绿色矿山建设等专项研究工作,对生产区、生活区、矿山边坡绿化设计等矿区典型功能区,展开了专项规划设计,为绿色矿山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该项目一期工作目前获得了来自中煤华晋集团晋城能源有限公司的高度肯定。
图4 董楠楠老师在里必煤矿现场踏勘
图5 中煤华晋集团晋城能源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
4. 国际科研合作与复合人才培养
董楠楠老师曾留学德国,因此在工作中十分注重与国际前沿技术合作伙伴的联合攻关,目前承担了与德国、新加坡、英国等国际研发团队在生态园林和可持续绿色领域的多项技术合作,基于国际合作技术转化的高科技园区生态绿化固碳动态监测平台已经在漕河泾开发区初步建成。面向未来国家需求,董楠楠老师围绕生态技术手段积极培养青年人才,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培养手段。尤其是通过校内示范基地建设,在其所负责的教学课程中通过理论学习、现场监测和数字分析等方式,培养中外学生在生态技术研发和复合交叉学科设计下的工作能力,多次指导学生设计成果获得国际和国内专业学科竞赛奖项。
图6 董楠楠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生态技术研发
面向“十四五”期间国家新需求,董楠楠老师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将结合国际合作、技术交叉等方式,进一步参与到碳达峰行动计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中,并为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动力支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