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2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委副书记葛畅、副教授房亮、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杨正宇前往潍柴动力访企拓岗,并带领“引擎计划”学员及在读学生代表赴山东潍坊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学院与潍柴动力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引领汽车青年从红色革命文化和行业迅猛发展中汲取奋进力量,担当“汽车强国,同济何为”的时代责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作出同济汽车青年的贡献。
探访潍柴新标杆,共话校企新未来
4月11日,汽车学院实践团队赴潍柴动力进行交流。师生一行先后参观了潍柴动力智能全自动化生产工厂、潍柴科技展馆,并在潍柴工程师的讲解中,深入了解中国汽车行业标杆智能工厂的现代化生产过程。
随后,双方就校企科研项目进一步深入合作、高质量人才协同培养等进行座谈交流。潍柴动力人力资源部部长刘秉阳,电控研究院客户软件开发技术经理、校友宋业栋,人力资源部招聘管理专家左小康,流程与IT部数字化推进业务数字化推进岗、校友钱宽,电控研究院综合技术室产品协同研发岗、校友卢新宝,人力资源部雇主品牌运营主管陈朱友和出席活动。
刘秉阳对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师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潍柴的基本情况、产业布局、特色及优势、未来规划等,回顾了自2001年以来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学术交流等多个领域建立的长期稳固合作与深厚情谊。
葛畅对潍柴动力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人力资源部对此次实践团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期待与潍柴动力建立更为密切、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双方未来全链条、立体式、可持续的校企合作进行展望。
座谈会上,汽车学院“引擎计划”学员、在读学生代表就潍柴动力的红色发展历史、人工智能赋能发展战略、动力燃料发展趋势、人才引进政策等进行了发言和提问,潍柴动力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同志及校友代表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和回复,并就企业未来战略规划、替代燃料技术创新趋势以及潍柴动力吸引人才的政策进行了着重分享。与会校友代表结合个人发展历程勉励同学们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发扬新时代同济文化,在中国汽车发展中勇立潮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红色研学铸信仰,传统文化焕新生
4月12日,团队一行前往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和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研学活动,寓教于行、以文化人,增强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
在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团队瞻仰了高26米的烈士纪念碑,聆听讲解员介绍纪念碑浮雕所展现的革命历史图景,追忆了庄龙甲、王全斌、胡凤诰等1834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步入烈士纪念馆,团队一行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全面了解潍坊共产党组织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的奋斗历程,深刻感悟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作出的牺牲与奉献。
随后,团队走进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开启了一段别具特色的风筝文化探索之旅。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展现了从树叶风筝到现代动态风筝的发展脉络,涵盖了世界各地风筝艺术的精华。团队一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了风筝的历史起源、工艺演变、军事科技应用和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发展概况,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传统技艺融合的独特魅力。在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中,团队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思考如何以青年视角和科技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