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学习|改革开放先锋人物:学习改革开放先锋榜样(一)

2021-01-20 12:03:56 张弛

“四史”学习|改革开放先锋人物:学习改革开放先锋榜样,持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一)

人物介绍

包起帆,男,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出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曾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主要事迹

1968年,包起帆进入白莲泾码头,做了6年码头装卸工。后来因脚骨折,改做机修车间一名修理工,专门修理码头上的起重机。由于起重机钢丝绳磨损严重,一个月要换3到4根。经过反复琢磨,包起帆发明了“变截面起升卷筒”,使起重机钢丝绳损耗从原来的一个月换3根减少为3个月换一根。

1981年,包起帆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回到南浦港务公司,在工艺科当了一名工程师。那时,码头上木材装卸全靠工人下舱、人力捆扎,险象环生、事故不断。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包起帆在码头上发明了木材抓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工人们再也不需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上海港此后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效率也因此提高了2.67倍。木材抓斗成功后,包起帆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开发出一系列新颖的装卸工具,使港口装卸迈向了机械化。

上世纪90年代,上级让包起帆改行到龙吴港务公司去当经理。龙吴港务公司地处黄浦江上游,船从吴淞口开进来得多花6个小时,有时候码头两三天等不来一艘船,一天就要亏损30多万元。包起帆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4次到北京寻求支持,8次到南方寻找愿意合作的船公司、货主和码头。在交通部和港航单位支持下,1996年12月15日,开辟了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

主要贡献

40年来,包起帆带领团队技术创新,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他研发的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他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还积极推进了我国首套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可以说,包起帆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中国工人的缩影。

心得体会

包起帆同志事迹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敢于用创新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创新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敢于创新。作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将创新元素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之中,为以后的道路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闫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包起帆,男,汉族,中共党员,1951年2月出生,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原技术中心主任,曾连续五届荣获“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