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1日,由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药学院)携手登峰平台共同举办的“药学国际化线下研学营”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健康探索,药学启航”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讲座、实验、参观和互动活动,带领学员们深入了解药学领域的学科前沿及科研动态,同时感受天津大学药学院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理念。
开营仪式上,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穆昕热情致辞,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天津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优势以及药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随后,登峰计划项目组徐燚老师发言,对登峰计划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强调了营期纪律,希望学员们能够通过此次活动学有所获。
紧接着,学员们在李哲一学长的带领下,探访院史馆和沈家祥院士生平事迹展,深入了解学院发展历程和前辈科学家的精神。在院史馆中,学员们还利用虚拟全息3D影像系统了解了不同的药材以及其分布区域,亲身体验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为了让学员们快速建立联结,活动特别设置了别开生面的破冰环节。在田昊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以“认识你很开心”等温暖话语打破陌生感,并在“飞”同凡想卡牌游戏中,通过体验式管理沙盘的形式,深入理解目标管理、资源分配与风险管理的核心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作为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石,Peter老师以《化学魅力:照亮全球科学征途》开篇,从“什么是化学”这一根本命题切入,深入浅出地勾勒出化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为后续的药学探索奠定了学科根基。在此基础上,仝杨老师的《生物密室逃脱:破解酶的催化密码》聚焦微观世界,生动解析酶(这一生命体内的化学引擎)的结构与功能奥秘,巧妙衔接高中与大学知识,点燃了学员对生物化学的兴趣。随后,唐晓冬老师的《智药未来:药物合成与健康应用探索》则将视角转向应用核心,从有机合成出发,生动演绎了药物分子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是化学原理在药学中应用的直接体现。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药物从实验室走向患者的过程,汪以馼老师的《探秘生命:模式生命与疾病解码》深入疾病机制层面,阐释了模式动物在解码生命密码和疾病研究中的关键桥梁作用;而贺小宁老师的《“高价创新药”如何进入“寻常百姓家”》则从社会价值角度切入,剖析了药物经济学的考量,探讨了创新药物惠及大众的路径。这些环环相扣的专题报告,以化学基础为源头,深入生命机制,聚焦核心制药技术,拓展至疾病模型和药物社会价值,为学员们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视野开阔的药学知识图谱,极大地拓宽了他们对学科前沿与产业实践的认知维度。
除了聆听专家讲座,学员们还分组参与了多项实验活动,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张鲲老师首先为学员们进行了实验室安全培训,随后,带领学员们动手制作维生素C片剂,从称量原材料、研磨过筛到制软材、烘干压片,让学员们初步掌握基础的药剂制作技能。李霞老师从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入手,介绍了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和关键质量属性识别技术。在随后的实验中,学员们通过显微观察、化学鉴别和薄层分析等方法,对黄连、肉桂等中药材进行了深入研究,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晚间,学院还安排了小组科研汇报指导及“大学教师面对面”和“学长面对面”互动环节。“大学教师面对面”中,史志远老师则围绕实验报告撰写与图表规范制作展开讲解,帮助学员们提升科研表达能力,为后续小组汇报打下坚实基础;陈瑞冰老师从PPT制作、汇报技巧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指导;穆昕老师详细介绍了天津大学及其特色优势;张鲲老师分析了高考选科情况及大学科目学习;“学长学姐面对面”中,李哲一学长和两位研究生学长刘奕孚和丁田阳,通过分享个人学习与科研经验,激发学员们的科研热情与求知欲。
结营仪式上,学员们分组进行汇报,分享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随后,田昊老师进行了细致点评,强调了团队合作与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穆昕副院长充分肯定了学员们的努力,并发表讲话;刘秀云院长作结营总结,鼓励学员们夯实基础、积极投身药物创新,充分展现了学院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待。
本次天津大学药学国际化线下研学营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药学学科的平台,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互动并重的活动环节,学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为未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