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心育创新 赋能时代使命担当——心理学多维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课程思政工作室党支部是一支青年先锋战队,汇聚12名精兵强将(高级职称7人、中级4人,40岁以下青年骨干占比75%),以“四个面向”为行动纲领,努力构建起心理学赋能培育时代新人的创新高地。支部以课程思政为育人主战场,深耕教学改革“试验田”,斩获天津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1项,领衔8项省部级教改攻关项目(含教育部教指委重点课题3项),孵化6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锻造出市校两级教学名师双标杆,指导学生问鼎全国心理学顶尖赛事奖项,打造学科育人的“天师大范式”。支部传承接续学科精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秉承“心理学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宗旨,作为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课题“中国学龄儿童脑智发育队列研究-天津师范大学队列建设”骨干成员,承担核心子任务研究。支部锚定教育强国坐标,淬炼三位一体创新体系,通过“理论筑基-技术破壁-生态赋能”的立体化实践架构,实现从心理学专业知识图谱建构到心理健康社会价值创造的范式跃迁。在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支部以心理学智慧赋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在自闭症儿童神经康复、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等领域形成关键技术突破,相关成果已转化为10余项民生福祉提升方案。
深耕心理健康服务 践行高校社会担当
“心育之光·筑基行动”——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教师和本科生,以“大中小学心理教育贯通计划”为战略支点,创新打造“课程开发-动态评估-精准干预”三位一体服务范式。团队锚定天津市基础教育主战场,将国家级一流课程《发展心理学》成果转化为“开学第一课”心育实践样板。在同望小学开学典礼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场通过“性格标签分类”“贴纸拼贴画创作”等趣味互动,启发孩子们理解“在热闹中生长,亦可在安静中发光”的成长真谛。活动尾声,全体学生书写自我寄语卡片,共同拼贴出象征心灵成长的心形艺术墙,将活动推向高潮。此次活动受到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平台的报道转载,形成良好社会效应。支部教师也将继续以专业力量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化、系统化支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促进高校资源与基础教育需求的有效结合。支部将深度对接"健康中国2030"战略需求,以认知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引擎,持续输出“理论创新-技术转化-社会服务”三螺旋发展模式,为破解基础教育心理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出了“天师大方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育人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启航科学探索之旅
在深化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心理学课程思政工作室党支部通过系列科普实践活动彰显学科魅力。在日常工作中,十余所来自京津冀各地的中小学生来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在精心设计的认知科学之旅中,深度参与沉浸式科学体验。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探索环节中,脑磁监测、眼动追踪等尖端设备的互动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诠释心理学研究的实证特性,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启蒙的种子。在科学家精神研学过程中,通过珍贵文物和影像资料,使孩子们系统了解了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实验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沈德立先生的学术轨迹,感悟老一辈学者的爱国精神和治学风范。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支部秉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构建起“党员教师+青年志愿者”的协同服务机制。通过系统整合教学科研资源,精心打造涵盖科学家精神传承、实验室开放日、科普讲堂等多元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既有效拓展了社会服务效能,更实现了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双向互动模式不仅深化了公众对心理学科内涵的认知,更为不同学段学子架设起贯通式成长阶梯,在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中彰显新时代高校的使命担当。
科研赋能特殊教育 谱写人文关怀新章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与天津市星童孤独症融合发展中心正式缔结协同创新伙伴关系。双方共建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与实践基地”标志着“神经反馈-社会认知-家庭赋能”三位一体干预体系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该基地由心理学课程思政工作室党员教师团队领衔建设,创新构建多模态数据采集、精准评估与循证实践相结合的阶梯式干预模型,通过脑功能调控训练、社会认知能力重塑及家庭教育赋能等系统性工程,为特殊儿童群体打造全链条康复支持方案。基地建设过程中,专业团队运用前沿心理测评工具开展发展性评估,创新设计社会情境模拟训练模块,并开发融合艺术治疗的绘本阅读干预课程。通过构建“评估-干预-反馈”动态循环机制,形成个性化康复方案数据库,切实提升康复成效。这一实践不仅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科学支持,更搭建起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向赋能平台。作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社会的创新实践,该项目彰显了心理学科在民生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依托跨学科研究优势,师生团队将持续深化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重点突破融合教育支持、学习动机激发等关键领域,通过构建“高校-机构-家庭”支持网络,为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更强学术智慧。
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支部将进一步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进一步加强“理论-技术-生态”三位一体的实践架构建设,进一步发挥心理学在立德树人、科学普惠与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驱动力,促进支部工作实现从专业知识传递到能力锻造、从个体帮扶到系统建构的新跨越,为新时代心理学科研与思政融合提供更多实践参考,引导心理学师生在推动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水平的道路上不断奋进争先,砥砺前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