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聚合力 非遗译传践初心”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党支部赴宁河区非遗基地开展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0 08:38:0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天津市关于“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党支部聚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核心使命,赴宁河区非遗基地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非遗译传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英语学院党委书记刘海燕,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宏伟及翻译系党支部党员参加此次党日活动。支部党员在田野课堂中淬炼专业本领,在红色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为非遗文化国际传播与乡村振兴注入“译动力”。

实地探访,感受非遗魅力

活动中,党支部党员们深入调研宁河非遗传承现状,先后走访了天津市民间文化独特村——板桥镇盆罐村、东棘坨镇张老仁村“红色仁家”等地,参观并现场体验了手工制陶工艺、宁河剪纸、泥塑作品等非遗项目。其中,《河西大会战》泥塑作品以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生动再现了革命历史场景,展现了革命者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体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家国情怀,不仅是泥塑艺术的精品,更是一堂“无声的党课”,令党员们印象深刻、深受触动。

深入交流,共话合作愿景

座谈会上,宁河区政协副主席康德鸿对党员们来宁河进行文化交流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宁河非遗发展的现状。双方围绕文化融合、建立研学基地等事宜进行深入探讨。刘海燕表示,随着中国非遗从“出圈”到“出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张名片。学院将发挥语言优势,在非遗外宣翻译、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助力。刘宏伟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为外语工作者,我们既要当好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要成为传播者。译者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者,更是文化的‘摆渡人’。”

随后,支部党员们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在翻译中要兼顾文化内涵与受众理解,精准传译“陶艺”“泥塑”“剪纸”等特有的非遗文化意象;充分利用短视频、多语种数字博物馆等新媒体平台,创新非遗的传播形式;搭建非遗翻译与国际传播的实践平台,让“中国手艺”走向世界舞台等工作思路与建议对策。

通过此次非遗基地之行,党员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需要“守”与“创”的结合——守的是文化根脉,创的是传播方式。翻译系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翻译、实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非遗外译”特色党建项目,推动“强国行”专项行动建设任务落实落地,在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征程中贡献天外翻译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卢云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翻译系党支部赴宁河区非遗基地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 非遗译传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