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上合丨天外英语学院翻译系教工党支部:峰会翻译保障,我们精准护航!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盛大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峰会,也是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国际舞台。作为峰会翻译工作的核心力量之一,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教工党支部的党员教师们全力投入,以专业素养筑牢语言沟通桥梁,为峰会顺利举办提供坚实语言支撑。
自接到峰会翻译任务以来,党支部成员严格对标国际峰会高标准要求,围绕 “精准翻译、零失误保障”目标,系统推进全链条准备工作。从前期梳理上合组织及成员国资料、收集和翻译多个参访点位介绍材料,到开展多轮同传、交传模拟演练;从针对性攻克南亚等地区英语口音难题,到组织保密纪律、跨文化沟通专题培训。通过高强度实战准备,支部党员的实战翻译能力、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他们始终扮演“语言桥梁、沟通中枢、服务先锋”的关键角色,凭借深厚的翻译功底、丰富的外事经验及强烈的责任担当,持续为峰会做好语言服务,翻译系党员教师在口译、笔译、语言环境建设等方面均交出亮眼答卷。
从4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的第一场同传开始,他们陆续参与了人工智能论坛、市长对话、记者采访团、可持续发展产业合作大会、人工智能合作论坛、环境部长会等多场重大活动。峰会期间,他们更是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英语学院副院长兼翻译系党支部书记郑思明,系主任、党支部统战委员李云靖、党支部组织委员宋晓冬、纪检委员李兰珍、宣传委员桑力攀、雷芳等,活跃于多场重要活动现场,从事口译服务工作。笔译工作方面,党支部书记郑思明、魏梅教授等合力完成《媒体手册》翻译与校对,汪淳波教授带领团队编写《天津市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指引》,审改4000 余条公共标识,为峰会营造规范语言环境,翻译系教师邹静作为译写团队骨干成员,深度参与了这项工作;此外,宋晓冬还完成央视8集纪录片《微乎大观》的汉译英笔译3.7万字,保障国际传播精准度。
“以专业翻译架起国际沟通之桥”“用零失误服务诠释党员担当”“深耕细节,讲好中国与上合的合作故事”——支部党员用铿锵话语诠释服务峰会的初心。他们的工作得到广泛认可,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媒体对支部党员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全力保障峰会翻译工作的同时,翻译系党支部书记郑思明、副书记董雁、副主任张军主动延伸服务触角,下沉社区一线,投身峰会外围保障工作。他们深入社区网格,参与社区建设,协助社区筑牢基层堡垒,将专业担当从翻译岗位延伸至民生服务前沿,以“全方位参与、全链条护航”的实际行动,彰显党支部服务峰会的立体担当,为峰会的圆满举办凝聚起从会场到社区的同心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