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信点赞!强国行教工党支部带领青年师生在乡村大地书写答卷
近日,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及相关企业单位联合致信我校,对新闻与文法学院“首梦天地”校企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师生团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突出表现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学校和强国行教工党支部给予的大力支持表达崇高敬意。表扬信中写道:“青年学子昼夜奋战的身影、精益求精的创作、富有创意的策划,使马岭村成为荆楚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党建引领,凝聚校企地联动合力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强国行”教工党支部的引领下开展的。支部立足“党建引领、校企地联建”的理念,推动师生与地方政府、村委会、企业多方联动,将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把理论学习融入社会实践。通过党建共建,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思路,也为青年成长搭建了锻炼平台。
支部党员郑传洋、李珺等作为指导老师,注重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他们不仅提供专业指导,更在思想上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团队的行动有方向、有温度、有力量。
“首梦天地”团队正在直播
服务地方,用新媒体赋能乡村
实践团队由14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党员师生组成,围绕“新媒体赋能+公益服务”双轨并行的模式,深入马岭村开展调研与创作。团队打造了“马嘉领田园云集市”“马岭青年说”等3个新媒体账号,逐步形成本土宣传矩阵。一个多月间,共创作近百条作品,全网播放量突破20万次,不仅展现了马岭村的独特风貌,也推动了当地农产品品牌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共开展31场助农直播,直播场景搬到农田、农家院落,让观众直观感受农产品生长环境。其中,非遗白花菜专题直播单场观看量近万次,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也有效带动了销售。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乡村特色产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首梦天地”团队正在直播
实践育人,锤炼青春使命担当
酷暑七月,湖北地表温度屡屡突破40℃。尽管条件艰苦,团队成员依然坚守岗位:视频拍摄组常常在烈日下连续蹲守数小时,只为捕捉最真实的乡村画面;剪辑组则反复打磨作品,经常工作到凌晨,甚至为一个视频修改二十多个版本。
他们用汗水换来作品的精致,用执着彰显责任担当。正如马岭村村委会委员徐李蓓所说:“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展现出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也深深感染了当地村民,赢得了广泛赞誉。
公益服务,守护儿童快乐成长
在专业实践之外,团队还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针对20余名留守儿童,开设了“爱心托管班”,课程涵盖课业辅导、美育启蒙与安全教育。尤其结合当地水域较多的情况,创新性地开展防溺水情景模拟课程,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提升安全意识。
学生们用爱心与耐心,成为孩子们的“临时家长”,不仅为他们解答学习困惑,更在心理上给予陪伴与关怀。孩子们在温暖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这也让社会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
“爱心托管班“老师与小朋友
形成示范,探索校地合作新路径
“首梦天地”校企地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探索实践,正在京山地区形成示范效应。指导教师郑传洋表示:“同学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用专业服务社会,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新闻与文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则指出:“这种将党建引领、专业实践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的模式,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
目前,团队运营的新媒体矩阵仍在持续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支持。支部将继续推动“党建引领+专业赋能+公益服务”的模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打造校地合作、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助力了乡村振兴,也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他们深刻体会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真谛,也更加坚定了用青春之力投身社会发展的理想信念。未来,“强国行”教工党支部将继续引导广大青年师生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在新时代的乡村大舞台上书写青春华章。
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和企业单位联名表扬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