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网络科技助力电商人才培养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新兴网络科技力量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强化新兴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推动课程升级改造,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一、基本措施
为落实2023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精神,优化专业结构,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24年潍坊学院出台《潍坊学院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强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是优化学科专业,推动专业升级改造。经济管理学院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和学校文件精神,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方需求和行业企业发展态势,停招了物流管理专业,新增供应链管理这一“四新”专业;同时规划将经济与金融专业优化为金融科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优化为数字经济专业。十五五期末,经济管理学院将建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个、“四新”专业3个、国际化办学专业1个。
二是强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经济管理学院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与潍坊保税区、汇达供应链、众益合控股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合作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潍坊RCEP研究中心等平台机构,构建“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创新构建了“1+1+N”产教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引入跨境电商业态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多元协同、优势互补的育人格局。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旨在培养跨境电商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与区域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相匹配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潍坊综合保税区深入合作,依产建链将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有机融合,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科创融合,发挥教育链和产业链的耦合效应,使政府、企业、行业、产业、专业联动发展,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度适配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二、典型做法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在数字经济学科建设上,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强化产教融合发展,注重增强学科影响力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获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商科专业,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举措。一是党建领航,筑牢立德树人根基。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与国际商务等学科的人才和智力优势,点燃 “党建共建” 与 “专业攻坚” 协同引擎,瞄准 “教学、科研、应用” 三大靶点精准发力,锚定 “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人才培育、服务地方” 四项关键任务,不断拓展 “领航” 系列党建特色版图,党建引领为学院发展加装“红色引擎”。二是推动产教融合创新,构建“三元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整合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资源,近年来已开展各类实训项目50余项,参与师生500余人,全面推动了数智商科新质人才的培养,培养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并具备创新思维的电商人才。三是强化专业课程建设,开展“智能化”模块改造。各商科专业突破传统电商课程的框架,引入数字经济、网络营销、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营销等“四新”模块课程,并增设了实践训练模块,着重培育既拥有扎实专业基础,又具备良好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电商人才。通过上述举措,经济管理学院不仅强化了自身的学科特色与优势,也为推动企业适应新的销售模式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
三、下步工作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是持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课程内容变革、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依托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学习借鉴潍柴产业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天瑞磁悬浮产业学院等省部级品牌产业学院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深入推进教育与科技、产业深度互动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实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专创教育有机融合,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