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强国,筑梦空天——哲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同上一堂“空天强国”思政大课活动心得

2024-09-16 08:50:50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公众号“哲young初心” 高宇辰

9月8日,由人民网、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武汉大学主办的同上一堂“空天强国”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大思政课”云平台播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耿通,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慧女,讲述胸怀“国之大者”的中国人,勇攀测绘遥感科技高峰的逐梦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916084558.jpg

这堂“空天强国”思政大课是一次极具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活动。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空天科技领域的辉煌成就和美好前景,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哲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并展开热烈讨论。

2022级心理班项上好

在中国古代神话之中,千里眼是一个常见的小说形象,千里眼的神话传说,反应了中国人渴望突破自身视觉感官极限的美好愿望。而到了现在,“千里眼”已经不是一个梦想和神话,而是在各个科学家的手中,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现实。

通过李德仁院士的讲述,我了解到了遥感技术的内涵,了解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遥感。遥感将我们遥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融入到了千家万户之中。同时,我也知道了许许多多最新的、前沿的遥感技术,如高光谱遥感等能够了解物理性质的遥感技术,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强大,我们国家科学的先进——测绘遥感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大众民生的福利。

通过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耿通的讲述,我们了解南极科考队对我们国家的重大意义,使得我国在各大重大会议上有了表决权,摆脱了“喝咖啡”的困境。同时,在他的讲述中,也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南极科考队的传承和魅力。

从陈慧女教授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测绘在那个时代的困难,但中国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研制中了属于中国自己的测绘系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声音。

从这一讲课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技术的代代相传,也明白了科学技术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身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深切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好好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一小份力量。

2022心理班张钰瑾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同上一堂课“空天强国”思政大课》,这场特别的课程不仅让我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对科学的无限向往。课程由人民网、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以及武汉大学联合主办,邀请了多位重量级嘉宾,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耿通,以及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慧女。他们通过生动的讲述和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航天和测绘遥感事业的壮丽画卷。

李德仁院士从留学德国回国后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他如何推动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跨越。他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测绘遥感技术如何成为认知地球和环境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基础性、先导性的支撑。这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而科技人才则是推动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

耿通博士则分享了武大测绘人追梦南极的故事,他的讲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遥远而神秘的冰雪世界。南极科考不仅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更是对科学精神的崇高致敬。这些勇敢的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慧女教授则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一代代武大人接力筑梦空天的故事。她鼓励我们要胸怀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成为国家繁荣的建设者和民族振兴的推动者。她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在课程中,我还听到了中国航天员们在太空中的精彩讲述。他们通过视频带我们参观了太空家园,展示了太空中的厨房、卧室、健身区等生活设施。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通过这次课程,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和艰辛。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系列飞船的载人飞行,再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自己的辉煌之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或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我将以这次课程为契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同上一堂“空天强国”思政大课》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伟大的祖国和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2021级宗教班邵一凡

航天事业向来是一个国家追求创新发展的生动缩影。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舱、发射空间实验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中国航天未来担负着重要使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十五,十六等的发射。我相信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实力,不只是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梦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信心,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2022级哲学班李俊瑶

这次空天强国课程,向我展现了科研工作者勇攀绝境的坚韧、对未知的无畏探索、和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精神。这节课首先教会我们,面对极端环境与挑战,唯有坚持与信念能照亮前行的路。与此同时,测绘技术作为科技强国的重要内容,切实向我们展现了青年能够以怎样的姿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

2022哲学博睿班马煜书

观看《同上一堂“空天强国”思政大课》后,我深受启发。这堂课不仅让我了解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更让我感受到了国家科技实力的迅猛发展。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深空探测,每一步跨越都是无数航天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深感自豪,同时也意识到肩负的责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项上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哲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同上一堂“空天强国”思政大课,并热烈讨论,交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