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以“寒假启航,青春筑梦”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025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精心设计多个实践选题,其中包括公共管理系程鹏老师设置的“耕地利用现状调查”选题。该选题主要是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及2025年1月发布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中关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精神。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行政管理专业的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家乡耕地利用现状,更可以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思考,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耕地现状。在“耕地利用现状调查”寒假社会实践中,同学们通过入户访谈与实地踏勘等多种方式,深入家乡的田间地头,全面了解耕地利用现状。同学们调研发现,家乡的耕地利用方式较为丰富,但有些地方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耕地撂荒问题。通过与农户的深入交流,同学们了解到,撂荒现象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劳动力短缺;农业收入微薄,难以维持家庭生计;山地、丘陵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地块零散,机械化作业难以开展,农户不得不“弃坡地,保耕地”,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浪费。
实践路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耕地保护与利用,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这一政策精神,同学们在调研后积极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例如,有同学建议将普通农产品升级为附加值更高的有机农产品,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还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户解决“卖难”问题。此外,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耕地撂荒问题,同学们建议推广小型机械化设备,并组织农业专家定期下乡指导,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建议不仅契合政策导向,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心得体会。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在实践中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此次寒假社会实践的很多同学说:“这次实践让我真正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我们从课堂走向田间,从理论走向实践,不仅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更加坚定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决心。”
此次寒假社会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他们深刻认识到,耕地保护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青年一代应肩负的重要使命。正如有同学感慨道:“从政策文件到田间地头,我们要做政策的‘翻译者’、技术的‘传播者’、农户的‘同行者’。”同学们也呼吁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用专业知识守护“大国粮仓”,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蓬勃生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