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你 最亮的星】“火神山”呼吸系统的掌舵人——记学校支援抗疫一线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刘卫斌
刘卫斌,土建学院副教授,高级暖通工程师,国家勘察设计注册设备工程师。长期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第一线,获5项国家专利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国家专利局公开发明专利,教学质量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项,与企业合作、服务企业横向课题5项;起草湖北省地方标准《实验室通风设计与施工规范》、国家认监委标准《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和技术能力评价设施和环境通用要求》。2020年疫情肆虐期,作为一名建筑设备设计领域专家,刘卫斌承担“火神山”医院整体医用气体管道设计和施工技术负责人,圆满完成任务,为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学校“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抗疫一线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其先进事迹先后被楚天都市网、荆楚网、湖北日报客户端及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
一分耕耘造就一分收获;一份勇气救赎一个时代。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我们在这个时代中面临着如洪水猛兽般冲击时,仍能临危不惧,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下属于这个时代不可多得浓墨重彩的一笔,54岁的刘卫斌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
火神山医院十天十夜的建筑奇迹令人称道惊叹,作为“火神山”呼吸系统的掌舵人之一的刘卫斌,其个人光芒在没有硝烟的新冠战疫中难以湮灭,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材雄德茂下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
“能为抗疫作贡献是教师的荣光”
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正当刘卫斌和家人准备吃年夜饭的时候,他接到了武汉防疫指挥部的任务——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
挂完电话,刘卫斌唯一想到的是如何跟家人开口。在说明情况后,妻子虽不太放心,但依然表示支持他;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儿子竟然主动要求和他一起去,刘卫斌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当晚,他便驱车和儿子一同前往武汉中信设计院。当被问到同意让儿子一起援建有没有顾虑时,他说:“当时隐约觉着可能会有些风险,但也来不及想太多。儿子也是做设计的,想着这个事情这么紧急重要,能帮一点是一点,同时他自己也可以得到锻炼。但当一进入设计大厅,就发现现场气氛紧张而忙碌,瞬间感受到责任重大,看了看站在身旁的儿子,我意识到不能慌,必须立马投入到工作中。现在回想一下,还真得感谢我爱人和儿子,要不是他们的支持,我一个人真得扛不下来。”
“施工是与时间持续赛跑的‘战役’,工程质量就是整个工程的心脏,特别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病人高氧疗法的供氧系统,其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作为“火神山”医院整体医用气体(包含集中供氧、集中负压抽吸)工程技术负责人,为保证工程质量,刘卫斌带领团队,不讲条件、日夜奋战、迎难而上、互相鼓励、紧密配合、沉着应对,经过4天4夜的连续奋战,终于拿出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及设备材料清单,为后续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整个过程其实压力特别大,上级下了命令,务必克服千难万险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如果我这边做不好的话,整个项目都毁了。因为工作强度高压力大,根本就睡不着,其实也压根没时间睡。”他开玩笑地说。
“4个日夜连轴转,虽然熬红了眼,身体疲惫不堪,但是当得知我们的设计得到论证认可的那一刹那,顿时觉得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能为抗疫作贡献是我的无尚荣光。”刘教授说这话时语气里满是自豪。因抗疫中的出色表现,刘卫斌获评“武汉轻工大学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援抗疫一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是获此荣誉6人中的唯一一个非医药卫生系统的受表彰对象。
“学好专业是可以救人的”
“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是可以救人的。”在之后停课不停学的线上网络教学课堂上,刘卫斌如是说,这是他一直信奉的一句话,在参与了“火神山”医院供氧系统设计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火神山”医院是应急工程,但因规划场地处于未开发状态,存在“基础设施、管线搭设、站点布局、地质环境”等基础条件严重不足的问题,设计前还需要跑现场、亲自勘探测量,获取相应的数据,用刘卫斌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在施工中设计,在设计中施工”。治疗新冠肺炎需要高浓度的医用氧气,为节省占地面积,最开始的设计方案是打较深的地基,将立式氧罐往下插入放置,但了解到放氧气罐的位置是一个烂泥塘,放置立式氧罐容易倾覆,于是立马修改方案,改成卧式氧罐。接下来如何稳固地基、确保氧气平稳高效地输送又成为一个难题,设计团队最终确定,将地基现浇成整板结构,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难题。
“诸如此类的难题只是整个工程设计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设计细节比如管道支架如何架设等问题,都要在现场边看边讨论再敲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我们只能靠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难题。问题很多,但我们始终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刘卫斌如是说。由于防疫封锁,施工材料根本买不到,为最大化保证工程技术质量,需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再次修订。“根据当时供货和运输状况,在满足工期和质量前提下,让材料供应商直接到仓库查存货,再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保证材料发挥最好性能。”在抗疫过程中,“火神山”医院成功救治了三千多名新冠病人,其中,医用气体系统一直运行正常,这与刘卫斌团队的兢兢业业,忘我付出密不可分。
“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环境,确实也能救人!”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更是这样教导学生的。
“实践这本教材学生更喜欢”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建筑设备》这门课,这门课实践性非常强,我将以亲历‘火神山’医院供氧系统建设为例,向同学们介绍医用集中供氧系统技术和设备在特殊建筑中的应用。”这是刘卫斌在网课上的开场白。
“火神山”医院病区病房规模、负压病房原理、用氧系统分布、氧站建设过程成为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书本只是万千教材的一种,而实践这本教材学生更喜欢。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攻破的技术难关进行讲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学们还是很爱听‘火神山’的故事。”“刘老师授课认真投入,重点明确、条理清晰、诙谐幽默、通俗易懂,他总能将生动的工程实践运用在讲课中,令我们耳目一新,让枯燥的知识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这是学生对刘卫斌的普遍评价。
“讲好每一堂课”是十几年来他对自己不变的要求。用生动的工程实践来阐释枯燥的书本知识,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还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些对于刘卫斌来说都拿捏自如。他主讲的《建筑设备》课程获得学生的好评,获得教学质量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作为一名拥有32年工程实践的工程师、10年设计院工作经历的设计师和19年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刘卫斌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始终在坚持探索新教学教育方式。他将BIM(建筑信息管理系统)新型技术引入教学,组建专业BIM小组,对学生进行技术培训,为培养复合型、社会急需的工程人才而不遗余力地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成为学生可依赖的亲人最幸福”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是对刘卫斌一贯品行作风的写照,也是他教育引导学生的价值遵循。在他看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练好本领,更要教学生做人、学会担当。
“教师对待学生要舍得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感情”这是刘卫斌为师多年后的体会。培育学生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他常说,大学求学期间,是人生最多姿多彩的时段,也是学生成人后开始面向社会,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谁和朋友分手了为此痛苦不堪”“谁惦记父母难以安心学习”“谁对未来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等等,每当学生在生活、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想到的人总会是他。在得知2020届的某学生在找工作时既想挣钱多又害怕吃苦时,他语重心长地说:“挣钱多还轻松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未来的路很长,艰苦的环境更容易得到锻炼,也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年轻人要学会脚踏实地、立足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该学生进入到一家施工单位,从基层做起,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刘卫斌把自己的时间更多地给予了这些需要温润的心灵,不计回报。
“一个人只有帮助别人、服务社会,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成为学生可依赖的亲人最幸福。”他把学生当朋友,当自己的孩子来看,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他从来不讲大道理,而是把他们带到工地现场,谈理想谈人生谈专业,那些在学生心里解不开的心结,总能在这样温暖幸福的时光里变得迎刃而解。刘卫斌老师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师长,更是他们精神和情感可以停泊的港湾。
教师是一种职业,但对刘卫斌来说是一生所爱,一生所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的座右铭,他坚持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书育人岗位中默默耕耘,在科研道路上勇于探索,在工程实训里躬行实践,三尺讲台上,是他为人师、为人范、为人友的亮丽舞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