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朝川,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人教师,研究生处副处长(挂职),全国和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作为党务工作者和教科研工作者,他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在教学科研、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深耕科研,勇攀技术高峰
贾朝川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带领团队在多个技术领域开展研究,他先后主持4项纵向课题,包括安徽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开放课题以及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其中三类科研项目2项,展现了其科研能力的深度与广度。他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篇,研究内容涵盖高光谱成像、深度学习、近红外光谱等交叉学科领域。尤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他创新性地将先进光谱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在霍山石斛多糖无损检测、前胡叶片香豆素成分定量分析等方向取得显著进展,为中药材品质评价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技术手段,推动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产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
贾朝川深知,科研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突破,更在于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他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入一线,赴安徽鼎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挂职,凭借专业特长解决技术难题,并多次开展技术培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与安徽省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签订横向项目7项,总到账经费超120万元。他主持开发的超大型非标金属结构件桁架式智能焊接机器人焊缝识别系统、城市水利景观翻板闸门数字孪生智慧运营平台等项目,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技术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已授权知识产权20余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与企业完成5项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助力,赋能乡村振兴
贾朝川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技术优势,带领团队以科技为纽带,深入基层开展多元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在科普教育方面,他通过无人机、机器人展示等生动形式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并组织“人工智能概论”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创新“科技+”服务模式,为社区老年人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帮助跨越“数字鸿沟”,还为留守儿童设计机器人启蒙课程,播撒科技种子。
在产业赋能上,他走进六安恒源机械有限公司开展“AI提质增效”技能培训,推动企业技术升级;联合六安市爱心妈妈公益协会等公益组织为山区儿童募集300余套物资,并积极参与助农产品采购,助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他始终冲锋在公益一线:疫情防控期间,他迅速组建志愿服务队,为皖西学院家属区200余户居民保障物资配送;连续三年在高考季设立“爱心服务站”,累计服务1200余名考生及家长,提供应急文具、防暑药品及心理疏导,并联合校工会为教职工高考子女送上暖心关怀。从企业到社区,从教育到抗疫,他以科技为桥梁,将高校资源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全方位服务地方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丽的科技风景线。
立德树人,培育创新人才
贾朝川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以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为己任,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在学术指导方面,他近五年累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推动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斩获30余项奖项,包括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等突出成果;同时,他注重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篇、EI会议论文1篇,彰显了其卓越的育人成效。此外,他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具备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