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香涵泳,润泽心灵|第三十期知学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5-11-11 19:36:29


书香涵泳,润泽心灵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 “三全育人”“五育并举” 育人体系建设,10 月 29 日晚,文学院中文系教工党支部“传塑育才”党小组第三十期“书香涵泳 润泽心灵”知学读书会于怀远楼314会议室如期举办。本次读书会紧扣学院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师生学术交流桥梁,通过互动探讨的形式,助力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夯实专业基础,将育人使命融入书香传递的每一个环节。

参加本期读书会的领导与老师有宁夏大学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杨学娟、现当代文学教研室教师沈秀英、邱跃强,国际中文教育系教师闫慧颖,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教研室教师梁凯,外国文学与文艺理论教研室教师程舒琪,以及学院部分研究生与本科生。读书会由 2025 级汉语言文学班程馨冉同学主持,师生齐聚一堂,共赴学术书香之约。


本次读书会以学生汇报和教师讲解为主,四位同学结合专业所学进行了分享。2023 级汉语言文学(卓越教师培养班)马雪娅同学以《数字人文视域下沈善宝主题与意象研究》为题,提出通过构建文本数据库、量化分析清代女作家沈善宝诗词主题与意象的研究思路。闫慧颖老师点评指出,该研究框架充分体现数字人文特色,建议后续需紧扣“数据驱动” 核心,用数据结论支撑观点;杨学娟老师也结合自身经验,鼓励同学们主动掌握数字研究工具,以技术赋能文学研究。





随后,2023 级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贾璇同学围绕《理想国》第一卷,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剖析苏格拉底与对话者围绕“正义”议题的辩论逻辑。梁凯老师在点评中建议补充古希腊城邦制度与奴隶制背景知识,并从《理想国》的版本差异、空间与时间叙事特点等维度延伸解读,为同学们理解文本提供了更丰富的视角。


2025 级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沙佳惠与马烨同学以合作形式汇报了《〈氓〉中女性命运的千年回响》。沙佳惠从文本内部切入,挖掘古代社会婚姻制度与女性经济依附性对人物命运的影响;马烨则立足现代视角,探讨《氓》中女性形象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传承与回响。程舒琪老师精准纠正汇报中关于古代婚姻制度的定论偏差及“晏晏”等词义的解读误区,并推荐相关文献书目,鼓励同学们夯实文献研究基础。

2025 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胡师范同学以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平凡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围绕 1975-1985 年社会转型期背景,解读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等人物形象中蕴含的“平凡人向上的力量”;同时剖析文本细节特色与时代符号运用,阐述作品对抗精致利己主义、助力当代青年理解父辈经历的现实意义,并客观探讨作品相关争议点。邱跃强老师肯定其分享的逻辑清晰度与独特视角,建议后续若开展论文写作,需进一步聚焦具体问题,提升研究的针对性与深度。




为丰富读书会形式、拓展学术视野,本次活动创新增设教师分享环节。梁凯老师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中的‘行孝子到底不简尸 殉节妇留待双出柩’与侦探小说”为题,从通俗文学研究角度提出,《拍案惊奇》在一些侦探类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开篇即揭示作案过程的特点,与现代推理小说 “先呈现案发现场”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形式局限上,受“标题需概括情节”“口头文学出身”等因素影响,文本叙事顺序难以灵活调整;在跨学科融合上,因古代文人对法医学的排斥、验尸官创作受体制限制等原因,缺少现代推理作品中“多嫌疑人设定”“深度法医学结合”等要素。通过梁凯老师的解读,展现了《拍案惊奇》在通俗文学演变中的独特价值与时代局限。


活动尾声,杨学娟老师作总结发言。她首先肯定本期读书会的顺利举办与师生的积极参与,强调读书会作为“党建 + 育人”的重要载体,为师生搭建了共读共研的优质平台;同时鼓励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保持阅读热情与学术探索的好奇心、行动力,在持续积累中提升专业素养。针对学术研究创新,杨学娟老师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同学们打破传统研究思维局限,主动学习运用数字人文技术,不必畏惧技术门槛,可从基础工具入手逐步积累,让数字人文成为拓展学术边界、提升研究效率的有力支撑。


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摸索创新育人载体、丰富育人形式,为培育高素质文科人才注入更多活力,让育人初心在学术薪火的接续传承中扎根生长。

END


责任编辑:杨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0月29日晚,“传塑育才”党小组第三十期“书香涵泳 润泽心灵”知学读书会于怀远楼314会议室如期举办。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