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心话——悟思想,真践行》
学“习”分享会第三讲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
学“习”分享会
为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寄语。5月17日晚上,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开展了第三期《读知心话——悟思想,真践行》学“习”分享会。本次活动由吴海泽同志主持,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此次活动。
学“习”分享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校长期间破格录取身体残疾学生的故事。
事情缘起
1990年9月,三次参加高考的福建闽清籍残疾考生黄道亮,被习近平总书记破格录取,成为福建省第一位无双臂大学生。大学期间,黄道亮同学身残志坚,以非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7年5月18日,在福建省出席全国“自强与助残”表彰大会代表和残疾人代表座谈会上,黄道亮同志在汇报个人事迹时,特别介绍了自己在母校三年的幸福时光。出席座谈会的习近平总书记微笑注视着他,并向他点头致意,和蔼的笑容和亲切的目光给予他巨大鼓舞,激励着他为残疾人事业努力奋斗。
学“习”分享第二小组
第二小组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同杭州高校师生聊“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故事。
事情缘起
2005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为两千余名在杭高校师生作了题为“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主题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虽然人生问题很复杂,但要害在于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把握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建造’自己的生活,是积极行动、精益求精,还是漫不经心、消极应付?一旦等到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却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还是让我们来当一个好木匠吧,用你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敲进一枚钉,明天加上一块板,后天竖起一面墙,来脚踏实地地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推倒重来。即使只有一天可活,这一天我们也要活得优美、高尚、有意义,因为这座房子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报告结尾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学“习”分享第三小组
第三小组通过情景演绎的形式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高校慈善爱心屋建设的故事。
事情缘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任职的七个月零四天时间里,分别到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启音学校、大同中学、七宝中学等多所学校调研指导,充分体现出他对青年学生一以贯之的关心关爱和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华东师范大学调研时,非常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特意来到学校的慈善爱心屋,了解慈善爱心屋的运作模式,与学生志愿者亲切交谈,并以个人名义捐款400元。他肯定了这一慈善助学和帮困育人的模式,认为这体现了大学的大爱精神和人文底色,勉励大家将爱心播种在更多人的心中。
学“习”分享第四小组
第四小组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十二年资助失学儿童圆“读书梦”的故事。
事情缘起
199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通过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希望工程”,对接到了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贫困失学儿童林冬梅。此后十二年,习近平同志每年都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她,从她上小学四年级直至大学毕业。其间习近平同志经常关心林冬梅的学习和生活,先后八次看望、五次回信,并多次给她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鼓励她努力克服家庭困难,坚持勤学、苦学、善学,用实际行动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效祖国。
总结
党支部书记许容榕同志谈到,本次4个小组的专题分享都深深地透露出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关爱之情,也感受到分享者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敬仰。因此,许老师勉励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增强自身的本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当好自己人生中的好“木匠”,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为给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奋发图强,用青春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乐章。
责任编辑:许容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