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力筑生态屏障,科技赋能谱治水华章——温州大学“强国行”专项行动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作为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其所属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党委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为品牌理念,通过创新服务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强化责任担当等举措,先后打造了"文达清源硕博治水服务团"和"生态环保党建联盟"两大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各支部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在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广泛开展公益宣传、实践实习和科学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新模式,服务成效获得社会广泛赞誉。
党建联建:筑牢堡垒,汇聚合力
温州大学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温州大学的殷切嘱托,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办学重要职责,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学校在生态环保、激光光电、低压电器等优势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同时在智能装备、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创新增长点,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4个产业研究院,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有力践行者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学校党委主动聚焦高校服务地方功能,强化二级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基层支部为单位,系统实施党建引领“双百双千”行动,即“百个博士团队联建百个镇街促振兴,千名专业人才对接千个项目助共富”专项行动,全面动员2000余名师生、700余名博士,以支部为单位,组建100余支服务乡村振兴先锋团队,专家团队先后下点591次,承接重点项目159个,破解各类难题193个,受益群众超135万人次。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推动党建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强国行”专项行动暨校企携手“红色治水”推进会
支部积极开展党建联建主题活动
教育服务:立德树人,科普惠民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系第一党支部在“强国行”专项行动中,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发展理念,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态环保创新体系。支部依托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州市生态园管委会等单位,成功创建了一个多方合作的生态环保党建联盟,最大化地整合高校智库、政府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环保科技创新合力。通过这一平台,党支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深度参与浙江省“五水共治”等重大工程,累计提供专业技术培训50余次,为基层培养治水技术人员200余名,提升地方环保队伍的专业能力。此外,支部积极普及生态环保知识,通过“文达清源硕博治水服务团”和“生态环保党建联盟”等平台,广泛开展公益宣传、系列讲座、科普活动,提升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同时,支部打造“大思政课”,将治水护水的实践案例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师生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文达清源硕博治水服务团服务地方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服务发展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系第一党支部在“强国行”专项行动中,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和科研平台,以科技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支部积极构建一体化创新体系,建立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支部合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在水污染治理领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河道生态修复方面,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750余个项目中成功应用,显著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支部努力支撑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千岛湖、珊溪-赵山渡水库、泽雅水库、汤浦水库等重要水源地提供水质监测与有害藻华预警,保障下游数百万居民饮用水安全,累计提供技术帮扶和专业支持200余次。此外,在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党支部成员参与了数十个地方政府委托的生态调查与修复项目,推动了两栖爬行动物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工作,并为地方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础数据。支部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水质监测预警技术优化等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地方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杭州西湖小瀛洲景区示范工程
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砥砺担当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系第一党支部坚持在实践中育人,引导师生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支部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通过“文达清源硕博治水服务团”、“生态环保党建联盟”以及“双百双千”行动等,组织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生态调查、技术服务、实践实习、志愿服务和项目研究。支部主动强化服务实践成效,“双百双千”行动动员师生2000余人次、博士30余名,组建4余支先锋团队,下点服务591人次,承接重点项目17个,破解难题156个,在实践中提升师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支部重点培育环保先锋队伍,推动党员在生态调查、生物多样性监测等项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将每位党员打造成为环保理念的引领者、实践者、监督者和高质量服务的提供者。多途径搭建发展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内校外搭平台,培养专业型人才。科研竞赛展风采,培养研究型人才。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展望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文达清源”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实施“红领绿动”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党建联盟提质、科技服务增效、人才共育升级三大工程,力争在生态治理技术标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环保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温大智慧。具体措施包括:
1.聚力党建联盟提质增效
支部将按照实施方案,进一步拓展吸纳更多高校、企业与社会组织加入生态环保党建联盟,制定精细化合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与责任分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党建联建共同体。
2.深化科技服务赋能发展
支部将继续依托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以及温州市三垟湿地研究院等基地,聚集国家重大需求,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计划完成8次地方治水专项调研,推动更多科技成果服务地方。
3.升级人才共育实践平台
支部将做强“硕博治水服务团”和“文达清源学生志愿者”队伍,系统化开展环保政策宣讲、志愿服务、主题实践、科技帮扶、特色科普和项目研究等活动,促进党员业务能力与先锋作用“双提升”,计划开展6场治水环保专题宣讲,培训800人次,力争在生态治理技术标准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环保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示范效应。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