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浙南红色足迹 | 走进瓯海,和平解放胜利之旅

2022-02-10 22:19:20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4月18日,仁济学院护理系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来到温州瓯海区,开展了“追寻浙南红色足迹,重温中共百年党史”主题研学活动。温州瓯海地区革命先辈多,红色资源丰富。趁此机会,我们走访了景德寺、燎原社等地。一起去体验当地的红色情怀,去感受用血汗和生命写就的壮丽篇章。

第一站为郭溪景德寺,景德寺是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1949年,浙南游击纵队代表与国民党守军专员在此谈判,就起义事项达成一致,拉开了和平解放的序幕。直至5月7日,浙南游击队发送3枚红色信号,宣告温州和平解放,掀起了浙江革命的高潮。数年以来,我党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民的道路,在温州解放战争之中,彰显了我党统一战线的正确性以及不忘我军的仁义之师的优良品质。

随后,我们跋山涉水来到了老虎山公园,并且参观了燎原社。燎原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1955年,郭溪任桥、凰桥、曹埭3村的1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合并成为“燎原生产合作社”,燎原社史纪念馆再现了1956年燎原人民在永嘉原县委的领导下,实行了敢为天下先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做到土地丘丘有主,产量人人有责,将自身利益直线与劳动成果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解决了矛盾和纠纷,为中国为全世界提供了温州智慧,也让整个全中国看到了温州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要把握时机,不仅要有深刻的思考,也要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敢冲敢闯,继承温州人敢问天下先的精神,在社会中在人生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探索更多的可能。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红色资源是我党本色和作风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的宝贵财富。通过这次的研学活动,不仅使党史教育走入了我们的心中,更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地做到了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追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岁月,让我们更加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将“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应国家需求开拓新革命,应时代要求担任新使命!

地方党史小贴士

1. 温州景德寺

景德寺位于瓯海区郭溪街道岭头村,距市区约20公里,是温州和平解放谈判旧址,是我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5月1日晚,中共浙南地委和浙南游击纵队代表胡景瑊、曾绍文、郑梅欣和程美兴与当时国民党守军二○○师师长第五区(温州)专员、保安司令叶芳方面的代表卓力文、王思本、金天然和吴昭征在郭溪岭头景德寺,举行第一次谈判,初步达成关于叶芳率部起义的六条协议。5月4日,第二次谈判仍在景德寺进行,双方代表就起义的具体事宜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5月6日下午,叶芳召集所属部队营以上军官开会,宣布起义,同时宣布全城戒严。5月7日凌晨,浙南游击纵队从周岙出发,分三路进入温州城。至此,温州顺利实现和平解放。

2. 燎原社

燎原社全称“燎原生产合作社”,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试验早了22年。燎原社由今郭溪任桥、凰桥、曹埭3村的12个初级农业合作社于1955年合并而成。1955年时,与全国各地一样,燎原社当时的土地、劳动力高度集中,生产工具却很原始,管理工作更显滞后,生产量上不去。当时,社员吃的是大锅饭,出勤不出力,只讲报酬,不讲收益,使得社员生活水平不能提高,以致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1956年,中共永嘉县委派工作组在燎原社开展了“包产到户”的试验探索,即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一边抓生产一边搞副业,通过近一年的时间,粮食大增产,经济效益大提高,人民生活取得可喜的变化——这是温州人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

责任编辑:赵嘉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4月18日,仁济学院护理系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来到温州瓯海区,开展了“追寻浙南红色足迹,重温中共百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