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文化节|包为民院士航天金课首讲

发布时间:2021-01-19 11:37:40

2020年4月24日下午,时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航天文化节,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筹划已久的“空间科学发展及前沿技术导论”航天通识金课开启首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包为民院士奉上主题为《共筑航天梦 做航天事业接班人》的精彩报告,1.5万名师生校友线上观看,共话航天梦。

空间学院致力深描航天底色,强化科研特色,瞄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前沿视野和扎实学识的空间科学领域菁英人才需求,立足航天校友会,诚邀航天领域名师大家开设“空间科学发展及前沿技术导论”航天通识金课。

sqyr_htjk0428_01.png

航天通识金课简介

4月24日下午15:50,近100名空间学子在云端会议室聚首,哔哩哔哩、抖音直播听众也已进入直播间,静待聆听包为民院士《共筑航天梦 做航天事业接班人》航天金课首讲。

不到四点,包院士已出现在屏幕前,简短的问候后,他便开始了报告。包院士紧扣三条主线,从什么是航天,到世界航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中国航天创新发展50年专注四大工程的奋斗历程,到中国航天未来发展领域,从当今航天领域研究热点,到航天事业接班人应有的品质精神,纲举目张的回溯历史、展望前沿,详尽描述了中国所长和发展所需,报告干货满满、严谨详实。

sqyr_htjk0428_02.png

直播现场

包院士强调,中国进军航天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航天人才培养是航天事业首要战略,未来航天事业接班人知识、思想、作风、精神缺一不可,航天人要赓续好“严”“细”“慎”“实”四大精神,才能带领中国航天从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报告结束后,包院士和空间学子、线上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他耐心详细的回答了中国航天是否能弯道超车、航天商用的前景、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的进程等问题,包院士以高屋建瓴的格局视野,用严谨而不乏诙谐的方式进行了回应,更加坚定了广大师生航天筑梦的信心。

sqyr_htjk0428_03.png

包为民院士与空间学子互动中

空间学院教师吕晓洲有很深的体会。“包院士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创新之路和国际地位做了高度概括性的介绍,不仅对广大从事航空航天的科研工作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广大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有激励作用。”

青年教师黄河听完包院士的讲座,感触颇多。“问鼎苍穹的底气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呕心沥血,看清世界形势,明确中国目标,尽个人所能为实现航天梦贡献力量,是我们青年一代肩上的责任。”

学院2019级学生桂宇哲发表了个人感悟。“在重重困难前尝试做到对美俄等国家的‘弯道追赶’,这是中国航天人的责任担当和信心。我也将把星辰大海作为自己的征途,努力奋斗,探索星空。”

2019级硕士马戈璐谈到:“包院士讲到航天‘归零原则’,即出现故障便会从头进行检查,直至问题完全解决。这是适用于航天领域的原则,也是我们研究生学习工作中该有的精神。”

空间学子纷纷表示,聆听完包院士的精彩报告,更加坚定了自身矢志报国、投身航天的决心,树立了时不待我、勇立潮头的信心,对航天精神内涵有了更深的体悟,对生涯规划有了更加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在新力量不断涌现,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中国航天新时代,西电空间学子定能不断锐意进取、守正出新,为中国航天发展攻克技术瓶颈,贡献西电力量!

据悉,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面向国家空间科学发展重大需求,依托航天行业校友会丰富资源,诚邀以包为民院士为首、杨宏、张荣桥、张锋总师等航天领域名师大家组成的课程团队,开设“空间科学发展及前沿技术导论”航天通识金课,课程讲述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航天技术综述和空间科学前沿走向,帮助学生了解航天技术发展脉络、空间科学与技术体系,建立知识图谱和系统认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工匠精神、辩证思维。

课程将视野提升、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提升四个维度有机融合,回望中国航天发展50年,展望航天领域未来发展,讲述航天前辈初心不渝的奋斗历程和求索创新的丰硕成果,帮助学生立足专业知识,激发内生动力,做好未来规划,赓续航天精神,涵养家国情怀。课程同步录制MOOC,为后续课程提供网络课程资源,以航天前辈们“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初心使命,培养学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厚植学生对中国航天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航天文化节|包为民院士航天金课首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