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思想引领、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多重使命。针对研究生群体科研任务重、学科交叉性强、思想活跃的特点,西安工业大学结合学校军工特色,立足研究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政治引领与思想铸魂融合”“组织建设与学术发展融合”“能力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实践服务与社会需求融合”,开展了一系列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索。
1. 坚持政治引领与思想铸魂融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构建“理论+实践”立体教育体系,多种形式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研究生党员的信仰之基。一是建立“导学-研学-践学”三级理论学习机制,将“兵工精神”知识融入到理论学习中,研究生党支部定期开展“《把一切献给党》读书分享会”“e马当先-红色经典接力诵读”“二十大精神与科技创新”专题研讨等活动,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学科前沿动态进行研讨,使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互渗透;二是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实践,学校将红色资源融入党员教育,组织研究生党员前往西安事变纪念馆、西安博物院、马栏革命旧址等地参观学习,开展“行走的党课”,通过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强化党性修养;三是将研究生党支部课题组组会与“微党课”结合,在研究生科研日常中融入政治理论学习,实现“科研组会+政治学习”常态化。
2.坚持组织建设与学术发展融合,夯实支部堡垒作用
优化组织设置与制度,开展党支部架构改革。一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需求,纵向设置以学术团队为单位的导师与硕博研究生联合党支部,横向设置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党支部,确保组织覆盖的全面性,实现研究生学术发展与组织生活同频共振;二是设置双带头人培育机制,选拔学术骨干担任支部书记,建立“学术导师+党建导师”双指导制度;三是建立党员先锋指数评价体系,制定包含科研成果产出、学术诚信等维度的量化考核指标,评选“党员标兵”,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能力建设与科技创新融合,激活基层党建动能
将科研创新作为党支部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推动党建与科研双向赋能。一是组建党员科研攻坚队。选拔科研能力突出、政治素养高的党员担任“科研先锋岗”,牵头组建跨关键技术领域攻关团队,设立攻关项目;二是建立研究生科研交流分享机制。邀请优秀研究生党员、外出参加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学术会议等活动的支部党员开展“逐梦青春-榜样宣讲”等科研交流专题分享活动,凝聚红色动能,激发支部党员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活力。三是组织支部师生党员结对参加创新实践竞赛。通过支部师生党员联合组队的方式,参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实践类竞赛,引导带动更多研究生党员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在赛事活动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4.坚持实践服务与社会需求融合,彰显时代使命担当
将社会实践、服务群众活动作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落脚点,彰显党支部的使命担当。一是开展国防科普志愿服务。依托学校兵器馆、校史馆,组织研究生党员为中小学生开展“兵器科技进课堂”“军事装备知识科普”等国防教育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观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播国防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使命;二是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帮扶。组建党员科技服务实践队,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赴陕西渭南澄城、富平等地实地考察当地农产品种植、智能温室大棚、生态农业产业园等,参与农产品“直播助农促振兴”等活动,形成“科技—服务—育人”闭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党员先锋力量;三是建立重大活动历练机制,选派优秀研究生党员参与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引导研究生以勤奋务实的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和担当,提升党建育人成效。
新时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需要持续深化“四个融合”实践探索,通过政治引领铸魂、组织建设筑基、科研创新赋能、实践服务提质,形成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更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的高层次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融合机制、创新方法载体,使研究生党支部真正成为科技报国的先锋队、创新人才的孵化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