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新疆伊吾尖甲坡墓群考古发掘项目于2024年7月正式启动。为加强对考古工地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依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工地临时党支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决定成立尖甲坡墓群考古队临时党支部。
7月15日,尖甲坡墓群考古队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在考古发掘现场召开。尖甲坡墓群考古队领队习通源、带队老师田多、全体学生党员与工人党员参加了会议。习通源同志代表学院党委宣读了《关于成立新疆伊吾尖甲坡墓群考古队临时党支部的批复》,任命习通源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田多为组织委员、周歆妍为宣传委员。宣读完毕后,全体党员起立并重温了入党誓词。
会议结束后,尖甲坡墓群考古队在发掘现场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国旗伴随着庄严的国歌缓缓升起,考古队工作人员集体行注目礼。最后,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国旗下合影留念。
尖甲坡墓群考古队举行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及升旗仪式
7月25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马健、副院长任萌到访尖甲坡墓群。在参观尖甲坡墓群考古工作成果并进行学术交流后,考古队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初心如磐,使命如炬”主题党日活动,邀请王建新教授为支部党员讲授党课。伊吾县县委副书记郭现峰、尖甲坡墓群考古队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活动。
王建新教授讲述了他年轻时修建青藏铁路的经历,数年军旅生涯磨练了他坚定的意志,让他能够始终坚持前进的脚步。王老师表示,丝路研究长期被西方学者垄断,但起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必须要有中国学者的视角参与研究,以还原古代丝绸之路的完整面貌。为此,从2000年起至今,西北大学的考古学者们以月氏人为研究切入点,进入河西走廊开展调查,并逐渐深入新疆乃至中亚,贯通国内外学术研究,为“一带一路”的建设不断做出贡献。
王建新为支部党员上党课
郭现峰副书记在总结中指出,王建新教授讲授的党课令人动容,王老师始终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所在。他认为,考古学是一门充满奉献精神的学科,考古工作者长期坚守田野,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令人敬佩。他表示,尖甲坡墓群的发现受到业内专家的极高赞誉,拥有这段发掘研究的经历是一种幸运,伊吾县一定会为建设美丽新疆、弘扬传统文化而与考古队共同奋斗。
党课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郭现峰做总结讲话
合影留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