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大国之蓝》演后谈 | 共守深蓝之心,同赴诗意之约(第二期)

2025-04-15 16:42:32 西工大海之声

西北工业大学原创校园话剧《大国之蓝》以学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故事为素材,以科技工作者群像为主体,展现科技工作者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风貌,将他们潜心科研、矢志报国的故事震撼呈现。话剧近40位演职人员均由在校学生担任。

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主办,山东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文联、省作协、省科技厅承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山东汇演活动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启动。作为首场演出剧目,《大国之蓝》于10月15日、16日、17日连续演出三场,近3000名观众到场观演,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久久不息。

航海学院 2023级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本科生曹怡凡

当我从舞台上走下来,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表演,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次话剧《大国之蓝》中,我有幸饰演两个角色:公司副总沈逸夫和一名海军。这两个角色都让我深刻地体验到了责任与担当的真正含义。

作为公司副总沈逸夫,我是一个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人。在剧中,我的老同学周文渊因为工作上的困境而面临巨大的压力。沈逸夫尽力去理解他的处境,并在关键时刻给予他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个角色,我意识到朋友之间的帮助是多么重要,充分感受到了友情的力量,也让我回忆起自己在面临困难时,是如何得到朋友支持的。

而在另一个角色——海军的扮演中,我体会到了军人的坚韧与奉献。在剧中的关键场景,我作为海军的一员,努力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这个角色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正如在执行任务时必须紧密协作,才能完成艰巨的使命一样。

整个演出过程中,我还负责协调各个道具的搬运与组织,这让我对幕后工作的辛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幕后工作虽不在闪光灯下,但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道具的准备,都关乎表演的流畅与完美。在这个过程中,和团队成员的默契配合让我更加明白,成就一场成功的演出,需要每一个人都尽职尽责,全情投入。

通过这次演出,我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能,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历。未来,我希望能继续在这样的舞台上,与更多优秀的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最后,我想感谢所有参与《大国之蓝》的工作人员,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让这次演出圆满成功。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继续携手前行,追寻更大的梦想!

航海学院 2022级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何婷

作为剧组成员,我始终坚信在戏剧的舞台上没有“小角色”这一说法。每个角色都像是一颗独特而闪耀的星星,它们都有自己鲜活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虽然在舞台上呈现的时间有限,但这并不影响它们散发独特的光彩。作为一名演员,认真对待每个角色是对角色本身的尊重与负责,也是对剧组其他成员的尊重与负责,因为每个角色都是剧组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角色一:监控室操作员】

在那场扣人心弦的海上试验场景中,我扮演的监控室操作员是舰艇的重要角色,如同舰艇的眼睛和耳朵。当突然遭遇通讯干扰时,我必须依靠专业素养冷静应对,同时要把那种紧迫和压力通过表情、动作等细节表现出来,还要与周老师默契配合,展现海军将士的朝气。

【角色二:科研人员之妻】

我饰演的科研人员之妻,是丈夫在深海探索冒险中的坚强后盾。在丈夫执行高风险任务时,即便只有一句台词,也要体现出对丈夫满满的担忧和内心的挣扎。

【角色三:传记文学爱好者】

我扮演的传记文学爱好者,通过阅读与历史伟人进行心灵对话。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传记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意义的赞歌。我热衷于与书友分享阅读感悟,相信书籍能跨越时空连接渴望成长的心灵。

在演绎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对生命、情感和责任极为深刻的感悟。从责任方面来说,它是一种深度的承诺。无论是监控室操作员对舰艇安全的责任,科研人员之妻对家庭的责任,还是传记文学爱好者对知识传承的责任,都让我明白责任不是一种简单的任务,而是对自己所代表的角色、身份的一种敬畏。它是一种无声的契约,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哪怕是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之处。

在勇气方面,我体会到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源泉。监控室操作员面临通讯干扰时的镇定是勇气,科研人员投身高风险深海探索是勇气,而我作为演员去诠释这些角色同样需要勇气。这种勇气推动我们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未知,去面对可能的失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对于爱,我有了更丰富的理解。科研人员之妻对丈夫的爱是默默的支持与无尽的牵挂,这是一种深沉的家庭之爱;传记文学爱好者对书籍、对书友的爱是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共同成长的期待,这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热爱。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包容,它让生命变得更加温暖而有意义。

这些角色就像一扇扇窗户,透过它们我看到了生活的多元与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相聚都是爱的交流,是责任的共享,是勇气的互相鼓舞。这些角色带给我的感悟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地滋养着我的内心世界,让我成为一个更加懂得生活、懂得情感、懂得担当的人。

航海学院 2021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宋朝鑫

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子,去年,我以观众的身份,目睹了大国之蓝的辉煌演出,那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今年,我有幸从观众席跨步至舞台中央,参与到大国之蓝的演出之中,用话剧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世界展现科研团队的辛勤与智慧。在这部剧中,我扮演了贾老师,同时也化身为工人、海军和学生,体验着多彩的人生。

“贾老师”虽非科研团队的一员,但他是另一个团队的灵魂人物,引领他的团队与“郝仁”合作,在另一个领域为国家贡献力量。虽然他在剧中只是配角,但他的故事背后同样承载着科学家们的奋斗与梦想。

在这部剧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那惊心动魄的海试场景。在最后一次海试中,鱼雷突发严重故障,爆炸的威胁迫在眉睫。总指挥下达了紧急捞雷的命令,舰长也要求海军全员撤离,由他一人承担。然而,全体海军在撤离途中毅然返回,与总指挥和舰长并肩作战,成功捞起了鱼雷。当我站在舞台上,真切地感受着捞雷的紧张气氛时,那句“使命与生命,只能选一个”,让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在参演这部话剧之前,我已荣获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的直博资格,但对于科研和科学家的感悟尚浅。直到我踏入导师的课题组,开始投身项目;直到我参与大国之蓝,深入了解科学家的故事;直到一次次演出的深刻感悟触动我的心灵,我对自己即将踏上的科研之路有了愈发清晰的认识。未来,我将携带着出演话剧的热情,为我即将开启的直博生涯描绘一幅绚丽的画卷。

责任编辑:庆晓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原创校园话剧《大国之蓝》展现了“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的感人事迹,近40位演职人员均由在校生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