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由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安庆师范大学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协同举办的“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在“太行精神”发源地和八路军总部旧址山西武乡举行。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余钊飞教授主持。
资料图片
西北政法大学范九利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的各位师生致以诚挚问候。范校长表示,武乡县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这里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还孕育了独特的红色法治文化,本次会议的举行对红色法治文化传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范校长对汪世荣教授团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发挥平台优势,深耕理论研究;第二,发挥名师作用,推动人才培养;第三,转化红色资源,理论实践并重。最后,范校长表示,传承红色法治文化,是赓续精神血脉的时代课题。学校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续贡献“西法大”智慧。
会议期间,相关专家就红色法治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时代乌伦古研究院院长徐晓光教授就赣东北苏区的红色法治作主题发言。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朱继萍教授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发展进行了阐释。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马成教授对红色法治文化进行进一步阐释。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褚宸舸教授提出要坚守“走出去、出成果”战略,加强与河南、山西等省份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深入合作,发挥联动效应,加强硕士生、博士生及青年教师协同培养工作。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斌通副教授对“红色法治文化”内涵进行深入阐述,并就研究山西、陕西等地红色法治法治提出相关建议。会议中,相关专家就两个基地如何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卫国教授建议在深化理论研究、拓展实践应用、创新资源整合、强化品牌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发力。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陈京春教授就智库建设、数字法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建议数字时代要持续做好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研究的融合,重视并实现跨领域学科的多元、多层次交流。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邱少晖教授就团队协同创新提出相关建议。山西元升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刚建议团队大力加强山西红色法治资料素材、经典案例等的整理挖掘工作深挖,要充分发挥山西深厚的红色法治文化底蕴。西北政法大学校友、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主任王伟锋,西北政法大学校友、北京冠都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范晓东,西北政法大学校友、山西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慧春安等专家就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以及基地建设提出重要建议。
针对两个基地建设,汪世荣教授和余钊飞教授进行了相应总结。汪世荣教授首先肯定了研究院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在传统法治文化、红色法治文化和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针对未来研究方向,汪世荣教授指出应全面加强法治文化资源挖掘整理、理论研究和传承推动工作,深化区域合作,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围绕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发掘抗战期间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布局重点研究工作。余钊飞教授就团队建设、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智库建设等方面进行工作部署,提出围绕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全力推进边疆治理研究,推进中俄蒙哈涉外法治研究;同时建议重点加强晋察冀、晋西北、晋冀鲁豫、山东等根据地法制史研究,全面发挥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在全国红色法治文化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