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律所联合党建促就业

2025-06-09 17:48:36 张妤婕

大学支部联合党建促就业是一种创新且富有成效的工作模式它通过整合不同学院专业或校企党组织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西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党支部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党支部联合西安沃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联合建立“法学院校+律所”党建模式,通过组织联建推进人才培养与实务需求对接以下是对这一模式的详细分析和建议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一、高校律所联合党建促就业的优势

(一)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不同学院、专业或校企党组织的资源各具特色,联合党建能够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在高校联合党建实践中,资源整合是实现1+12协同效应的关键。突破传统支部边界,构建跨学院校企校地的联合党组织体系。

(二)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

通过联合党建,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在联合党建促就业实践中,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需依托党组织资源整合优势,通过分层次、分群体、分需求的精准施策,实现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对接。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职业启蒙”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党建活动如通过教师茶歇”“校友沙龙”等轻松形式邀请校友党员分享行业认知与职业规划经验,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认知框架高年级学生“精准匹配”建立“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就业困难生”帮扶链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指导。通过党建联动举办“简历诊断”“模拟面试”等活动,提升求职实战能力

(三)拓展就业渠道

联合党建有助于搭建校企沟通桥梁拓展就业岗位资源。通过党组织间的合作,可以邀请更多企业参与校园招聘,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企业和人才“同频共振”实现“求职”“求才”的“双向奔赴”。例如,发挥校友作用,成立相关联盟,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举办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研讨会,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实习基地:将律所调研、校企交流与党日活动结合,主动对接律所,建立实习基地,为法学毕业生提供专业实践锻炼,提升就业竞争力。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通过“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双选会、小型专场招聘会等,主动对接企业掌握就业岗位资源,服务毕业生择岗需求

(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联合党建可以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法学院校+律所”联合党建模式共建校企党建基地,组织师生深入律师事务所,同步开展主题党日与岗位实训,根据律所需求反向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法学毕业生与岗位无缝对接邀请律所主任党员、律师党员担任就业导师”,帮助学生理解行业用人标准;解析法律职业发展路径,拓展学生职业认知维度

二、高校律所联合党建促就业在实践中的困境

党建工作模式缺乏创新

部分高校在实践过程中固守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未构建现代化体系,导致综合效能不足。例如,在就业指导中仍采用单一宣教方式,未能有效渗透至学生就业全过程,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二)学生思想多元化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接触新思想新理念后,就业观念呈现个性化特征。部分学生存在慢就业、缓就业倾向,甚至对基层岗位缺乏认同感,导致就业指导工作难以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

(三)党建与就业融合深度不足

部分支部虽开展联合活动,但存在两张皮现象党建活动侧重形式,就业指导缺乏实质内容;或就业服务脱离党建引领,未能有效发挥党组织在资源整合思想动员中的核心作用。

三、高校律所联合党建促就业的工作模式开发

构建党建+就业一体化工作体系

构建党建+就业一体化工作体系,将就业指导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例如,通过支部书记讲就业”“红色师生谈就业等活动,将国家战略需求、基层就业政策与党性教育结合,激发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热情。

(二)实施精准化就业指导

针对学生思想多元化特征,建立个性化就业帮扶机制。例如,组建高校+律所党员就业工作先锋队,通过律所实习律所走访、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引导从实际出发择业。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法学院校与律所供需双数据库,实现岗位与学生的智能匹配。

(三)深化党建与就业融合

强化党组织在就业工作中的统筹作用,由西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党支部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党支部联合西安沃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统筹建立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例如,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就业难点;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拓展就业渠道;组织志愿服务大学生假期律所实习等活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构建长效化保障体系

将就业育人纳入课程思政,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就业指导体系。例如,通过保研经验交流会”“求职面试训练营等活动,强化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平台汇聚校企产教融合资源,对接行业、地区,联合学院,积极探索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党建工作格局实现法学院校党支部与律所党支部互助共赢,邀请行业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技术经验,提供职业规划指引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作为宣传阵地,实时发布招聘信息及就业政策,拓展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利用教育部24365就业平台等资源,提供个性化求职服务。

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教改研究》(项目编号XJYB202218)、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项目《以提升西部地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法学实践课程建设研究》(项目号BZK2022006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宋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党支部与西北政法大学法律史党支部联合西安沃特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建立“法学院校+律所”党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