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下午,由陕西省法学会、西北政法大学主办,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陕西秦文钥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承办,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西安市法学会唐律(法律史)研究会协办的“新时代文物事业的法治保障”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为主题,汇聚了来自省市实务部门、非国有博物馆、高校与研究机构、实业与律师代表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旨在围绕新时代文物事业法治保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探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时代价值,共同探索新时代文物法治建设的创新路径。
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教授陈玺作题为《惟明之道:成语智慧与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主题发言,从价值传承和文化阐释的角度出发,以“明刑弼教”“惟明惟平”“明正典刑”等成语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中国传统法律智慧的当代转化。与谈环节,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长秦航、大唐青铜镜博物馆馆长徐也力、陕西秦文钥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泰和泰(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潘登峰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围绕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实施、文物的法治保障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聘任仪式由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长汪世荣教授主持。会上正式聘请张蕴研究员、齐跃进馆长、秦航馆长、徐也力馆长、王丽萍主任担任西安市法学会唐律(法律史)研究会顾问。陕西省法学会党组成员、研究部主任申月霞、西安市法学会秘书长常淳、陕西西安见义勇为基金会秘书长黄必方共同为受聘顾问颁发聘书。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范鹏伟讲师、罗爱军博士参加会议。
研讨会尾声,与会嘉宾在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助理樊登峰的引导下实地参观了馆藏珍品。这些造型生动、釉色绚丽的唐三彩文物,展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巅峰成就,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诠释了盛唐时期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文物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文物保护与法治建设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文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强化实务探索,共同为文物事业的提高法治保障。西安市法学会唐律(法律史)研究会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近年以来,研究会与文物陕西省文物局和非国有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在人才培养、专业培训、科学研究、立法咨询和司法实践等领域保持密切联系,密切联系为新时代文物法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