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生物科技学院现代种业教研室党支部2025年“万名学子进万村”大调研暨暑期“三下乡”麦田守望者实践团队,在阜康市九运街十运村开展了一场聚焦民生需求、锚定发展实效的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服务+深度调研”为双引擎,将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既送技术解民忧、传技能暖民心,更摸实情谋长远,用青春担当为阜康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一、干货满满!两场讲座贴近村民需求
活动伊始,生物科技学院饶晓娟博士在村委会为村民带来一场接地气的农业科普知识讲座。她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围绕农作物选种、科学施肥、高效灌溉等村民关心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还现场解答了村民关于“如何减少作物倒伏”“晚熟品种如何促丰收”等具体疑问,让村民们听得懂、用得上。
紧随其后,生物科技学院李翀老师带着急救模型展开“生命教育”。他聚焦心脏骤停场景,手把手演示心肺复苏急救技术,还邀请村民上台实操,逐人纠正动作细节。并邀请村民现场模拟,一对一纠正动作细节,帮助大家掌握救命技能,筑牢家庭健康防线。
二、“拉家常”式调研 摸清乡村发展“脉搏”
两场服务活动后,团队兵分多路深入一线。学生与村干部、种植能手围坐畅谈,细核种植结构、产量数据、农机配置等“家底账”,精准记录病虫害防治瓶颈、农资成本压力、产销衔接短板等“发展堵点”,同步收集村民对产业融合、冷链物流等“新需求”。这场“沉浸式”调研,既为乡村发展画像,更为后续政策建议提供了扎实依据。
三、棉田深处“问诊” 让专业建议落地生金
团队成员化身“田间技术员”,深入棉花地开展精准调研:测量株高、统计结铃数、观察叶片长势,与棉农细聊滴灌频率、施肥方案、抗虫品种表现。针对发现的问题,团队现场提出“控旺促果”等技术方案,得到棉农积极响应:“这就按你们说的调!”专业知识与田间实践的碰撞,让科技赋能的种子在土地里生根发芽。
四、玉米田头“把脉” 以精准指导提升产业效益
团队继而走进玉米田,延续严谨的调研作风:观察株型、测量穗位、查看授粉情况,全面掌握玉米生长状态、管理模式及技术瓶颈,结合专业知识给出针对性优化建议。从棉花到玉米,从共性问题到个性需求,调研的深度彰显了团队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决心。
从技术赋能到民生守护,从数据采集到路径谋划,团队以“钉钉子”精神践行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下一步,团队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可落地、能见效”的发展方案,让青春智慧真正融入阜康乡村振兴的实践蓝图,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贡献高校力量。

田间地头开展服务

科技助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