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才说 | 学两会精神悟思想,担青春使命勇奋进

2025-03-10 14:05:52 扬才先锋


春和景明,万象启新。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着人民的期盼,汇聚着奋进的力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社会民生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主要工作成果,并提出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方向。

作为新时代青年,“小扬才”们密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思考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分享心得体会,畅谈两会带来的启发与思考。

刘未东

化学化工学院

2022级博士生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之际,回首过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奋进,砥砺前行,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持续攀升,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征程上踏出更为坚实的步伐,极大地坚定了全体人民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念与决心。作为化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破局关键,实质是通过前沿科技创新重构产业生态,这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提升要求形成深度契合。

我将紧紧围绕会议精神,把个人科研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局,在基础研究领域深耕细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筑牢根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矢志拼搏,在新时代科技强国的征程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张诗怡

外文学院 

2023级硕士生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聚焦两会,深化科教兴国战略再踏新程,建设教育强国又绘新篇。作为新时代的外文学子,我深感使命在肩。在深耕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我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用好新技术,当好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青年使者,努力成为一专多能、中西贯通的新文科人才。

作为党员学生骨干,我也将继续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响应学校“升强行动”,践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不断贡献厦大青年力量。


张婷婷

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2023级硕士生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召开。会上,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4年,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我们“稳”中求“进”,“稳”的是经济、就业、物价与民生保障,“进”的是产业升级、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与改革开放。展望2025年,我们对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生态环境制定了新的目标。

聚焦两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与我们高校学子密切相关。我们在科研工作中要坚持创新思维,以创新驱动发展,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勇攀科研高峰。在未来,我将以实干为基,以创新为翼,在科技现代化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刘芯阳

中国语言文学系

2023级硕士生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召开,为国家发展锚定新方向,会议中代表委员们围绕国计民生各抒己见。其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提到的“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更是让我深受启发:新时代文学创作要扎根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风貌。当下,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新兴科技的蓬勃发展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创新文学传播形式,拓展文学受众群体;还可以在创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元素,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更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未来,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立足专业,用手中之笔书写时代华章,为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晓岚

环境与生态学院

2023级硕士生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聚焦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体现了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民生的核心精神。其中,“代表通道”活动作为重要环节,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供了与公众交流的平台,通过代表们的亲身经历和观点分享,展示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与挑战,传递基层声音,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对国家政策和发展的了解与信心。

在此次“代表通道”活动中,雷军、周云杰等来自科技、企业界的代表积极建言,展现了将行业经验与国家需求结合的实践智慧。这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生态学研究生,在精进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应思考如何将自身能力与社会责任结合,推动专业知识转化为现实应用。例如,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我们不仅要深耕理论研究,还要关注如何缩小学术研究与社会治理需求之间的实践鸿沟。未来,我希望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社区生态公益、环保技术转化等方式,让生态足迹理论真正落地,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徐睿秋

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2023级硕士生


在两会上,李强总理作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准确概括了过去一年我国面临的挑战与伟大成就,用数据阐释了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其中,出现的一系列新词引人深思:“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因城施策”“投资于人”“独角兽企业”。为何在杭州可以出现“六小龙”?可以出现中国科技的领头羊?这一定离不开当地政府出台的出色的政策“组合拳”:其政策致力于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人才、企业、各类经济主体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在早期便迅速出台“算力券”“大学生零门槛创业”等鼓励性措施,促使大量市场参与者投身其中,黑神话悟空、DeepSeek、宇树科技应运而生,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无数惊喜。

回归自身,作为公共政策专业的学生,我应当活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更高维度思考公共政策的本质,理解政府政策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关系,努力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努力为国之发展作出贡献。


赵歆仪

中国语言文学系

2023级硕士生


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划之年,备受瞩目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观看会议后,我深受触动。会议聚焦经济、民生、生态等关键议题,桩桩件件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文化建设方面,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作为中文系学子,我责无旁贷,要以笔为刃,用文字记录时代变迁,挖掘生活中的美好与力量,创作更多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作品。同时,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焕生机。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我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之中,用所学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践行中文系学子的担当,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必将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徐诺

外文学院

2023级硕士生


观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在法治建设、教育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坚定步伐。报告提出要深化高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更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深思作为一名厦大学子,该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时代进步中找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个领域都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作为法语专业的学生,我意识到了法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我更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不仅要精进专业技能,更要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进取,以“止于至善”的追求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国家发展和国际交流中的一份力量。



本次大会会期7天,将于3月11日下午闭幕,让我们共同期待,持续关注!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青年一代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小扬才”们将继续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激励自己,勇敢迎接时代赋予的挑战,争做新时代的栋梁之才,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张振涛
作为新时代青年,“小扬才”们密切关注全国两会动态,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学习会议精神。
厦门大学扬才先锋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7月,支部成员为厦门大学“扬才先锋”学生党支部书记培养计划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