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详情页

西南交大教师参加“高校教学发展网络”年会并做八场报告

2021-10-30 08:42:46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10月22日~24日,由高校教学发展网络(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Network,CHED)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第八届CHED年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价值与担当”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136所高校1200多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加年会。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受邀做大会主题报告,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部长苏谦和学校教师共做7场分会场报告,我校15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

冯晓云副校长大会报告系统论述西南交大教学发展研究实践成果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兼CHED秘书长王丽伟分别在开幕式致辞中表达了着力打造中国特色教师发展体系、充分利用CHED平台学习借鉴海内外经验,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期待以及CHED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深化教学学术研究,推广先进理念方法的行动方略。

大会共有9场主题报告。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在以“创新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山大模式’”为题的报告中,阐述了山东大学开展全员教师发展的思路与举措,明确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和建立中国特色教师发展模式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和超星尔雅集团副总经理秦波涛分别深刻阐述了本科教学中的师生共生关系、发展大学教学学术对大学教学专业化的促进、个性化学习以及新技术驱动的智慧教学等内容。

我校副校长冯晓云教授以线上方式,在题为“打造‘质量+创新’文化,支持教师追求卓越教学”的大会报告中,阐述了对大学卓越教学的思考。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依次解读了一流教学的内涵、一流课程的建设途径、质量保障及教师支持的可行方式。她通过西南交大课程质量标准体系、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创新体系、教师教学支持体系的建设实践,深入阐释了以学为中心课程质量持续提升机制的构建路径。冯晓云以丰富案例和翔实数据阐明:西南交大一直注重采取多重举措增强外部动力,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推动教师追求教学卓越,引导教师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其中,多体系的要素构成、学校“质量+创新”教学文化氛围、带给教师持续正向影响的教师发展品牌项目、突出创新的跨学科课程实施等教师教学和发展模式创新经验,给参会同仁留下了深刻印象。多位参会者认为:西南交大在质量保障体系中,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的重要要素,为教学质量设定底线,为卓越教学留出空间,引领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实践的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鲍崇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尹弘飚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永祥教授分别介绍了西北教师教学发展联盟引领西部地区教师发展的经验,分析了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与教师投入的关系,描述了专业系列课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实践。

大会报告涉及教师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理念先进,学理性、示范性和启发性强,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肯定。

分会场报告多角度展示西南交大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和经验

除主题报告外,年会还围绕“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与课堂革命”“个性化学习与信息化教学”“智能时代与全球高校教与学变革”“教师发展与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组织机构建设”等分议题,开展了66场研讨交流活动。我校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和工作研究成果,在7场分会场报告中,从不同角度分享了教学经验和改革成果。

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苏谦部长以线上形式,在题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视域下教师思政深度融于教师发展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汇报中,介绍了我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指导,用四年多的时间,分析、论证、建设并逐步完善了教师思政和教师发展有机深度融合、双轮驱动推进的工作格局。他认为,教师工作与有机生命体一样,是具有一定结构和组织化手段的整体系统,教师思政与教师发展工作要系统发挥结构功能,须具备AGIL功能范式四要素。坚持思想铸魂,落实师德固本工程并深入推进教师发展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续航能力。西南交大以组合拳方式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能力。

教工部梁慧颖老师做了题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活动有效性的深层次分析与研究”的研究汇报。她着眼于教师教学发展项目和活动成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以西南交大开展的教师发展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从组织支持、教师意愿、教师成长等角度对发展活动的现状、成效及教学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理念和实操层面,给出了提升教师发展活动有效性的具体改进策略,以期助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材料学院黄兴民老师在以“基于‘服务性学习’的材料类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探索——以‘神奇的非晶态材料’为例”为题的研究汇报中分享了近年来他在材料类新生研讨课中的教学实践。他从“劳动教育”出发,立足现实,引入服务性学习项目,通过“策划”“服务”“体验”和“反思”,促进大一新生完成适应性转变和学术性转化,形成专业认知和生涯规划,树立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意识,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打开了眼界,提高了格局,转换了思维,激发和释放了学生的内生动力,从而达成了“树德”“增智”和“育美”的课程思政目标。信息学院胡香荣老师在题为“基于全人视角的协同育人实习体系构建”的报告中分享了她在学生电子实习改变传统实践模式、构建全人视角下的协同育人电子实习体系的新做法。她从全人教育(知行为达)的视角出发,搭建起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项目式教学和多元化体验,组织大班教学和小班研讨,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度并对实际问题进行项目制作,结合FPGA竞赛的融合等方面进行引导,实现“问题激活、展示新知、实际应用、整合迁移”的过程实践,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逐步提升,在职业素养、团队协作、项目制作和思维训练方面得到锻炼。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孔祥彬老师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学生课程成绩自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汇报中,介绍了他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依托跨学科通识课程“悠然见君子”,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自组织模式,详细阐述了在学生分组及配备朋辈导师后将课程学习成绩评价权交给学生(小组)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该体系实施三年来的成效。地学学院郭永春老师在题为“基于思维导图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评价”的报告中,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效果评价这一教学学术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利用思维导图、心得体会、认知评价量表三种形式,结合他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的使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该报告得到了山东大学等校老师的关注和参与,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更接近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性,纷纷提问,并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土木学院张方、地学学院郭永春和机械学院梁红琴三位老师以“基于00后学情变化下的专业课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为题,联袂主持了一场以圆桌会议为形式的分会场报告。他们采取线下线上协同的方法,从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力学、机械等多专业的视角,呈现了自媒体、互联网技术、学科知识变化、理念变化等影响的00后大学生学情变化,并沿着想象分析、引出问题到探索分享、研讨分析、总结提炼流程,深入分享了应对变化的教学思考策略以及探索过程,引导参会者深度思考新形势下的专业课课程教学改革。在我校段莉萍、蒋小松、王蔚等老师深度参与下,报告吸引了线上数十位教师参与研讨,交流教学感悟。

 

本届年会共征集论文58篇,经评审共有45篇入选年会论文集,我校机械学院梁红琴、信息学院胡香荣、材料学院黄兴民辅导的本科生、蒋小松、常向荣及邓维礼,生命学院郭世伟,人文学院朱洁、段莉萍,数学学院刘赪、许仁誉、冯颖,体育学院宋爱玲,电气学院徐英雷,建筑学院王玮等老师和学生为第一作者的15篇会议论文入选。

据悉,“高校教学发展网络”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13年倡议成立的民间组织,旨在通过促进两岸四地高校间的交流分享,开展协作互助,共同推进我国的教师教学发展事业。目前该网络共有理事单位165个,是国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教师教学发展协作组织。我校2015年加入该组织,并从第二届年会开始,每届均组织教师投稿做分会场报告、提交会议论文并组织教师参会,有力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极大开阔了教师教学视野,加强了与校内外同仁的深度交流。

我校参会教师认为,通过现场和线上观摩学习,了解了教育教学的当前热点和发展趋势,看到不同院校教师自主探索的成功案例,为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他们欣喜于有这样的学习交流和深度研讨机会。主办方、与会专家和同仁也对西南交大团队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探索和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受邀做大会主题报告,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部长苏谦和学校教师共做7场分会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