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4级地质工程专业于2025年1月11日从绵阳出发前往峨眉山实习基地开展为期7天的地质认识实习,实习内容新增了成都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创新性探索了开展与四川省第七地质大队校外实习导师(地质系校友)联合实习模式,共计78名学生和12位实习导师参与。
在参观成都自然博物馆期间,同学们在讲解员和老师带领下,先后参观学习了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龙行川渝厅、探秘恐龙厅、生命探源厅、缤纷生命厅六大展厅,零距离观摩学习了地史演化与矿物岩石古生物等实物标本,提高了对地球资源环境及其发展演变有了更为直观的系统认识。
在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期间,实习共分为四组,每组设主讲老师+校外实习讲解导师(七大队地质校友)+安全生活老师各一名,先后分批次观察学习了清音电站—龙门硐电站(线路1)、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线路2)、庙儿岗-(罗目镇)方坎-中殿(线路3)、交大镜泊山-罗坝桥-后坪(线路4)四条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经典线路。路线实习中校外实习导师在具体观察点上,补充了野外现象观察所需的生产单位新视角与新经验。本次实习不仅全面学习了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素描和成因初步分析,还首次探索了校外实习导师“手把手”现场教学,通过校友野外丰富经验与生产单位视角现场对实习观察点进行现场解剖,进而开拓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学习和兴趣,同时发扬了“学长带学弟学妹”传帮带精神,秉承了西南科大地质情怀。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质的热情,增强对当前地质行业动态的认识,实习期间还举行了师生校友交流会。校友们从大学学习生活到就业工作与地质24级同学们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和经验。校友们希望各位同学,紧随国际形势的变化,抓住新一轮地质找矿契机,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地质知识赋能,为国家战略资源发展助力。
本次实习通过对地质地貌等现象的实地观察与认知,通过描述、测量、绘图等基础技能的训练,引导了学生的专注力和兴趣度,培养了地质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习内容与实习实践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图/文 谢腾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