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0日,“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绵阳举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院士,天津大学刘丛强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董海良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学校党委书记杨俊辉出席大会并致辞。
杨俊辉向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微生物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旨在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有助于推动地质微生物学学科繁荣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地质微生物学的国际影响力。西南科技大学聚焦西南地区矿山污染治理和喀斯特地貌生态修复等区域产业需求,深入开展矿山修复、污染物降解等方面研究,积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希望与各兄弟单位深化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地质微生物学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等国内外130余家单位的320余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参会。会议设立了8个分会场,围绕地质微生物学领域前沿热点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总计完成248场报告,包括12场大会报告、166场分会场专题报告,69场特邀报告和63场研究生报告,同时展出19份墙报。其中,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代群威作了题为《高寒钙华与生物铁华》的大会报告,通过地质微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古气候学等多学科手段,揭示高寒极端环境中微生物驱动钙与铁元素循环、矿化沉积的机制及其环境意义。边亮教授作了题为《矿-环耦合知识图谱的多尺度数字化应用》的大会报告,旨在利用知识图谱和数字化技术,打破矿业与环境领域的数据孤岛,实现多尺度信息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应用。会议主席团为提升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还对研究生专场口头报告和墙报组织了评选。28人获优秀口头报告;7人获优秀墙报;23人获优秀志愿者。
本次研讨会由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国防科技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地质微生物与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非金属矿高效利用专委会、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部高校资源与环境类专业虚拟教研室、固体废物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董海良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西南科技大学董发勤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董海良、西南科技大学孙仕勇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西南科技大学边亮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蒋宏忱教授担任本次会议秘书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