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建川博物馆,苍松翠柏,庄严肃穆。42名青年创客党史学习教育班学员面向“我与祖国共奋进”浮雕墙宣誓。这个班上,有博士、硕士,也有本科生。他们中,有的组建创业孵化器,助力20余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有的聚焦三农问题,搭建绿色兴农产品创业基地,服务民生需求;还有在深钻井领域攻关“卡脖子”技术,加速助力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学员们在浮雕墙前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回荡,犹如吹响一声声不畏艰难的创业“冲锋号”。
青年创客党史学习班赴建川博物馆学习
西南石油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方法和途径,启动青年创客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激发学子爱国心、强国情、报国志,让青年创业者带着理想,翱翔在祖国大地上。
学习者:浸润在行走的党史学习课堂中
站在科技感十足的成都市规划馆里,学员们深度感悟蓉城历史底蕴,详细了解成都未来规划。党史学习教育班学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8级邓青蓝在当天的访学笔记中这样写到:“走进这座城市发展建设的历史长廊,在身临其境中更直观感受到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启的美好生活与城市新产业的创新发展,更深刻认识到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坚定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要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的信念!”
青年创客党史学习班赴成都市规划馆学习
自今年5月启动主题活动以来,通过实地悟学、企业研学、基层践学、云端联学、专家讲学等学习形式,串联起红色资源,打造青年创业者学党史、践初心的“行走课堂”,让党史学习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深度链接,与现实生活打成一片、向下扎根,让学员的心灵在访学过程中深刻感悟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伟力,体悟干事创业为人民的初心。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向君与青年创客党史学习班成员座谈
不仅抬头望天,更要脚下看路。连日来,学员们走访了上市企业海天水务公司、国内顶级孵化器成都盈创星空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成都极米科技有限公司等头雁企业,围绕“创业精神”,深入开展青年创业实践调研学习。
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学习强调入眼入脑入心。在创新创业中心活动大厅内,《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籍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创业师生团队交流研讨,大厅在为创业者们提供相关指导书籍的同时,让党史知识触手可及,便于师生随时开展党史学习,让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田。
“学习党史如同‘打地基’,在赓续红色历史文化基础上,筑牢思想根基,进一步激励学生开拓创新。” 学校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向君说道。
传播者:将红色火种播撒四方
自从在公司例会上发起“党史天天读”宣讲,成都试客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龙的会议室人气越来越旺。作为西南石油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生,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班宣讲“进企业”路线发起人之一,丁龙还在孵化企业内部组建了一个党史学习企业家群,定期推送《党史百年•天天读》、《党史知识1000问》、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等,截止目前,已经有40多位企业家每天打卡学习。
成都试客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龙为企业员讲党史
学员们不仅自己学,更主动扮演党课宣讲“大喇叭”,让更多企业家、创业项目成员、普通学生听到声音、想到故事、回忆历史,使红色历史文化火种“飞入寻常百姓家”。
“多年前,在石油环空封堵领域我们还只能依靠国外资源,就因为对方认为卡住无数中国油气井‘脖子’的前沿封堵技术我们无法攻克。2013年我回到石大读博后,深受‘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石大校训感染,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研发树脂封堵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让世界重新定义中国油服企业。” 春季学期伊始,油气井工程2013级博士付洪琼在党史学习教育“进班级”的宣讲中向2020级石油工程专业的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的“创业第一课”,令在场学子深受鼓舞。
油气井工程2013级博士付洪琼为青年创客党史学习班学员创业经历
而另一边,16栋302男生寝室正在为即将面临的2022届毕业季职业选择发愁。在每晚的保留节目——寝室“卧谈会”上,室友们听到了寝室成员邓青蓝的企业研学分享:“这些企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谁能想到他们在组建时遇到的诸多选择困境?企业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创业精神,不正是百年发展史上实业报国、科技兴国的精神延续吗?”这让大伙儿豁然有了想法:“个人的成长选择不正应该像这些企业那样,要么扎根基层,要么勇立潮头,去推动社会进步吗?”
青年创客党史学习班成员邓青蓝给寝室同学讲党史
把一个个红色历史文化火种通过“进企业、进班级、进寝室”三级宣讲链,以点带面传播辐射,播撒到头雁企业、SYB创业课堂、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线上公众号、校企合作基地、学生公寓……火种撒得更远,烧得更旺,持续不断的为青年创新创业者提供奋斗动力。
践行者:敢拼敢创解难题
在疫情期间为武汉捐赠了10万斤莴笋的创业者黄莉岚,也是青年创客党史学习教育班的一员。“党史这部教科书告诉我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扎进乡村!”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致力于绿色兴农的黄莉岚把课题从大学实验室延伸到田间地头。怎样降低成本、怎样提高肥料吸收率、怎样避免污染土地……为了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难点问题,黄莉岚在导师杨旭和学校的帮助下,进行了100多次试验,自主研发了水溶肥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海外,带动当地60多名村民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帮助数十家农户实现脱贫。
党的奋斗历程激励着创新创业者去攻克一个个难关,解决一个个问题,把创业愿景变成生动现实。在学习班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学员们的创新创业项目选题研究方向既涉及新能源材料、轨道交通等前沿科技领域,也涉及化肥污染防治等传统基础行业领域,既有关于信息化网络建设等面向国家民生需求的题目,也有关于油气井封堵、提高油气采收率等面向“卡脖子”技术难题和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相关的题目。
创新创业的成长路上,青年创业者们发展方向不一,但众多选择背后都体现出西南石大学子在面临个人发展选择时的共同信念——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清华大学考察时对全国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殷切嘱托响亮的回答,也是青年创客党史学习教育中每位青年创新创业者递交的青春答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