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书写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的青春答卷

2022-07-24 18:12:44

2019年4月,换乘了三种交通工具,习近平总书记辗转来到了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进学校、入农户、到田间地头,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察看自然环境、村容村貌,在村民马培清家院子,习近平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等一起摆政策、聊发展。

在党的101岁生日之际,全国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党委培育创建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党委,组建由教授、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组成的普法实践团,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司法局、重庆市青少年法治素养家校协同培养基地、现代家庭利益社会多元协同保障创新工作室的支持下,由民商法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力教授带队,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体民情、悟初心、送法治。

在中益乡村民家的院坝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龙门阵正在热闹的进行。村民和村干部们围坐在张力教授的身边,听他以当地的农村产业发展为例,讲解农地“三权分置”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吸引社会资本下乡、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如何盘活乡村资源禀赋。结合老百姓们常见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隔代教养”法律问题,讲解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新制度,并就村民遭遇的农家乐经营问题,从违约责任、行政许可等角度予以了法律解答。“这个龙门阵摆的好,教授讲的是家长里短,我们都听的懂!”村民刘大哥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院坝龙门阵现场


践行总书记的嘱托,普法实践团的师生们以法治文化着手助推激活乡村治理的“法治细胞”。实践团专门带去了西南政法大学的师生编写的“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丛书”,这套丛书包括《民法典让青少年有“德”》《民法典让青少年有“智”》和《民法典让青少年有“力量”》。丛书梳理了民法典中有关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论语》《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精髓,让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


图片

孩子们收到《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丛书》绽放笑容



  实践团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再次体验、观察人民至上的情怀和乡村振兴的宏图。成员们来到了中益乡小学,看到现在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学条件的提升,当初习总书记所说的“要保证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已成为现实。


图片


图片

实践团在中益乡小学寻访总书记足迹


接着,师生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拾阶而上,谭登周家中实践学习。在这里,成员们认真听取了当地大病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典型做法,似乎习近平总书记与谭登周及其家人拉家常的场景就在眼前。


图片
图片

实践团拾阶而上去往谭登周家

图片

实践团拜访谭登周老人


成员在老党员马培清的家中,与她一起重温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院坝会的场景,感受华溪村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实践团拜访马培清老人


图片

实践团感受院坝会的场景


最后,师生们来到初心广场,在张力教授的领誓下,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右手握拳,庄严宣誓,一字一句许下铮铮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图片

图片

实践团在初心广场重温入党誓词


活动最后,张力教授表示:“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即使是消除贫困这样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只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让人民群众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就一定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取得好的结果!”博士研究生程敏作为实践团的代表说道:“通过追寻习总书记中益乡的考察足迹,我们亲眼见证了中益乡脱贫致富的成果,同时作为一名法科生,我们将持续致力于普法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图片

实践团在马培清家小院


责任编辑:王嘉仪 丁可宁 葛芊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党委组建普法实践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变化、体民情、悟初心、送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