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守真,化雨春风

2021-11-09 09:34:41 崔冬赟

抱朴守真,化雨春风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崔冬赟

近二十年来,他潜心育人,服务社会,为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坚守为党育人初心、投身“法治中国”国家重大战略;他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甘当《民法典》的“宣传员”和“推广员”,为讲清楚宣传好、实施好民法典努力做出“西政贡献”。他便是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侯国跃。

编剧教学,打造接地气的课堂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年风,十载雨,十万栋梁。2002年,侯国跃研究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彼时有很多工作机会任其选择,但他坚持选择了最朴实的职业——留校任教,原因无他,只因其心怀纯粹。“法律专业出身,做两件事让人感到愉悦和有价值,一是当老师,二是做仲裁员。这两样工作都是纯粹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达成自己的愿望。”不必考虑过多的外界因素,只需坚守心中的道义即可。于是,三尺讲台一站就是十九年。

“千万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老师。”这是侯国跃一直以来秉持的教学理念,于是他成为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老师——严谨细致、认真负责、关心包容、严格却不失幽默。在侯国跃看来,学生便是老师的“衣食父母”,因此每一堂课,他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PPT里面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个链接,他都会再三考虑。

法学本就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如何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兴趣,侯国跃在这上面下了大功夫——编剧侃法,通过自己编写案例,将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和法条讲解相结合,其中最经典的便是藤藤菜面馆的那些事。

“学生甲去面馆消费,双方成立何种法律关系?对方主体是侯某某还是面馆(个体工商户)?”“侯某某要求学生去面馆消费,是否属于胁迫,是否属于乘人之危?学生吃完面后可否以此为由而不支付餐费?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可否主张撤销行为或行为无效?”课堂上,侯国跃把法律知识融进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学生们都听得不亦乐乎,甚至吸引了许多非法学专业的同学来旁听,不仅让同学们听得懂,更让他们听得乐,藤藤菜面馆的法律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届又一届西政学子流传的故事。

此外,侯国跃还经常将时下热播的电视剧中的桥段拿来剖析,《都挺好》《欢乐颂》《流金岁月》中许多剧情到了侯国跃的课堂上都成为了一个个典型的法律案例,而为了准备这些案例教学,侯国跃只得挤出时间来“追剧”,实在没有时间,他便让同学们自己课下去追剧,然后到课堂上来分析讲解剧情中的法律问题。

暖心引航,做有温度的导师

在指导学生的论文时,侯国跃是包容的,同时更是认真严谨的。他不会因为学生论文观点与自己观点不同便否定,相反,他很乐意学生发表不一样的看法,而他则会指出这一观点会面临哪些问题,并和学生来讨论如何解决。他更多的是发挥学生论文方法、学术规范的指导和督促作用。

从开题到预答辩再到正式答辩,侯国跃都会先后数次为学生们统一或个别地进行论文写作与修改的指导。学生胡恒清晰地记得,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在侯国跃的要求和指导下前后修改了8次。有一次,胡恒将修改之后的硕士毕业论文发送给侯国跃,当时的时间已经是接近零点。令胡恒惊讶的是,第二天上午八时左右,侯国跃便将修改意见反馈给胡恒。“我也曾经在凌晨一点左右将写好的稿件发送给侯老师审阅,本以为老师应该已经睡下,未曾想老师很快便回复了一句‘辛苦了!’”胡恒说,“与其说这些事情让我感动,不如说侯老师是在用实际行动勉励着我们努力奋斗。”

对于学生的生活,侯国跃也十分关心。多年前的一个学生,突发疾病住院,但由于没有买医疗保险,本身家境并不富裕,侯国跃对此十分关心,经常去医院探望学生,同时给予了一些物质上的援助。为了预防不测,此后两届学生,侯国跃都自掏腰包为他们买了医疗保险。对于一些家境比较贫困的学生,侯国跃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学生助理的职位,同时会带着他们做课题研究,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能给予其一些津贴。

“有困难,找导师。”今年6月下旬,学生杨卓因家里有事向侯国跃请假回家,本是家里的一些琐事,杨卓便没有细说,侯国跃知道后便询问其家里的情况。“大概两三天后,老师发微信问我家里的事情能否解决,还告诉我‘有困难,找导师’。简单的六个字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感谢恩师!”

普法为民,做有担当的法律人

2020年6月10日下午,梁平区曲水镇聚宝村,近百名村民聚集在谭家大院坝子里,听“西政民法典宣讲团”侯国跃教授的民法典宣讲。为了讲好在这堂在田间地头中的民法典宣讲课,侯国跃专门熬夜重新筛选了20个村民生活常见的案例,让村民听得直呼“巴适”。同时,侯国跃还无偿担任重庆市级贫困村曲水镇聚宝村的法律顾问,定期为村民送去普法读物,随时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

此外,侯国跃还深入街道社区、教育机构、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宣讲民法典。在承担司法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法治保障问题研究》课题同时,多次赴渝州路街道办、七星岗街道办、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贵阳学院、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中铁二院(成都)等基层单位宣讲《民法典》的价值理念和制度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侯国跃充分运用光明网、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火把APP、厚德课堂等网上平台开办法治云课堂。2020年6月8日,光明网推出侯国跃教授线上讲座《民法典: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在线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创下光明网直播瞬间最高流量纪录。

他还主编了《民法典与百姓生活100问》一书,坚持以百姓关不关心、生活中遇不遇得到、群众看不看得懂作为写作目标,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纳入“2021年农家乐书屋重点推荐书目”,成为社会各界宣传学习《民法典》的重要普法读物。

依托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和民法典宣讲团,按照“立足重庆、引领川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的规划,侯国跃带头打造建设民法典国民教育科普基地。该基地于2021年7月被命名为“重庆市第五批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并已成为开展面向全国的民法典及相关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

他长期担任《民法学》《民法精神与社会文明》《法律基础》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主讲人,同时,还打造跨学科的教学团队,牵头建设以民法典相关内容为教学大纲,以合同法律风险的识别、预防、处理为教学重点,以市场化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的《合同法律风险管理》课程。

“我在想,老师们尽量做到:心中有课程,手上有技能,袋里有资料,平台有痕迹,学生有收获,就厉害了!”这是侯国跃在和学生们聊到《合同法律风险管理》课程建设时说的一句话,学生徐加敏深受感触,将其记在了手机备忘录上,而她不知的是,侯国跃将这句话放在了心里,成为了他在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砥砺前行的目标。


责任编辑:程依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近二十年来,他潜心育人,服务社会,为法治建设与法学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坚守为党育人初心、投身“法治中国”国家重大战略;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