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冶青年志愿服务队|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青春追求
一、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青春力量扎根乡土,责任担当助力振兴
寒假期间,冶金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与家乡发展相结合,在躬身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动员部署明方向
1月5日,学院在新一教301教室召开寒假社会实践动员大会。会上,师生们深入解读活动内涵,明确实践目标,激发了学子们服务家乡的热情。通过政策宣讲、经验分享等环节,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纷纷表示要利用寒假机会,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此次动员会为后续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践淬炼显担当
在返乡实践中,冶金学子们化身"家乡建设者",在各自岗位上绽放青春光芒:
周飞岩深入社区服务,协助日常管理与宣传工作。在与居民的交流中,他既感受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也体会到服务群众的获得感,坚定了扎根家乡发展的信念。
林宝莲负责会议记录工作,通过提炼信息、撰写文案,显著提升了文字表达能力。她表示:"实践让我更加热爱家乡,未来要用实际行动回馈这片热土。"
桂琪航参与社区消防隐患排查与卫生整治,在平凡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深刻理解了"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基层治理智慧。
张莹投身白源街道数字化建设,为居民档案建立分类索引系统,让数据查询效率大幅提升。她认识到:"信息化是基层治理的加速器,青年学子大有可为。"
乡土情怀育新人
从"被呵护者"到"建设者",实践经历让冶金学子完成角色蜕变。他们带着专业知识返乡,在社区服务、基层治理、数字化建设等领域贡献智慧,既解决了家乡发展的实际问题,也提升了沟通协调、信息处理等综合能力。离乡求学的列车终将启程,但行囊中已装满对家乡的深情与责任。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在乡土实践中读懂中国乡村的坚韧与希望,更彰显了冶金工程学院"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品牌建设,引导更多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在广阔天地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二、冶金工程学院三月学雷锋活动系列报道:青春践行雷锋精神 志愿传递温暖力量
春风拂面三月暖,雷锋精神绽光芒。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冶金工程学院以三月学雷锋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多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校园焕新颜,志愿在行动
3月3日起,学院有志冶青年志愿服务队率先在校园内掀起服务热潮。志愿者们手持清扫工具,对教学楼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细致清理,擦拭桌椅、整理书籍、清理卫生死角,让教学楼焕发崭新气象。3月5日下午,服务队将"战场"转移至图书馆,开展专项清洁行动,为读者营造清新宜人的阅读环境。活动中,志愿者们分工协作、默契配合,不仅提升了实践能力,更在劳动中深刻感悟"螺丝钉精神"的深刻内涵。
社区共联建,服务暖人心
学院将志愿服务延伸至社会,与多个社区建立共建关系。3月3日,服务队走进袁河街道虎山社区,开展"三月春'雷'响,志愿展'锋'芒"活动,通过环境整治、便民服务为居民生活注入温暖;3月7日,志愿者们分别走进盛德社区和江西钢丝厂社区,或清扫公共区域、或入户慰问老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江西钢丝厂社区,学院还与商务管理学院志愿者联合开展服务,通过跨学院协作扩大服务辐射面,让雷锋精神在更广泛群体间传递。
理论深学习,精神永传承
除实践服务外,学院注重理论传承。3月5日下午,团总支组织专题团员培训,通过播放雷锋事迹影像、分享榜样故事等形式,引导团员青年深入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培训现场,学生们被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把有限生命投入无限服务"的崇高信念深深触动,纷纷表示要争当新时代追"锋"青年。
据统计,三月期间学院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5场次,覆盖校园、社区、街道等多类场景,服务时长超200小时,参与志愿者达300余人次。这些活动不仅改善了学习生活环境、助力社区和谐发展,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下无私奉献的种子,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引导更多青年将雷锋精神转化为日常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