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会由中日两国乡村规划专家共同发起,旨在推动中日两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合作交流,特别是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会议邀请到众多中外高校师生与相关行业研究人员参与其中,共同探索和研究哈尼族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次会议不但促进了与会人员对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认识,同时还为参与者们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学习共享的平台。传艺学院环境设计系文佳、崔木扬、李楠三位教师及五位学生参会,参会教师在分论坛进行有关乡村规划实务主题进行报告分享。
在此次首届中日乡村规划学术研讨会上,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朱良文教授针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世界文化遗产的农耕文明该如何进行保护与传承?” 围绕此问题,朱良文教授对元阳哈尼梯田文明面临的四大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思路。
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名誉教授、前任校长、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术会议会员及首届环境学委员会委员长进士五十八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其研究多年的理论以及调查方法。同时进士教授还介绍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农业遗产相关的景观设计思考方法及诸多精彩的设计案例。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程海帆副教授针对山地民族聚落阿者科村的“在地化研究”、“自营造”、“微干预”及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郐艳丽从传统村落保护制度方面讲到:传统村落能够保留下来并非法律制度管控下的主动性保护结果,而是消极状态下的遗漏性遗存使然。同时,针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针对性地发现问题:缺少法律支撑、危害难以界定、惩处力度较轻等。
●日本农学研究科农业农村经营学研究室助教高田晋史从日本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乡村民宿发展与传统农耕文化保护谈到日本的发展模式以及遵循一种动态保护,在最后提出一个问题:旅游业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有何和关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阳就三生空间基因:传统乡村的营建智慧,谈到现在如何向未来转变?如何转变?以及提到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从生态空间修复、生产空间拓展、生活空改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邓舸以中国东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特征与保护当中的满族建筑为例,提到如何体现“原真性”?以及从景观基因理论的点线面来剖析山水村路田五个方面的变化。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助理教授齐应涛基于关中传统村落风貌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其中讲到对于数据提取采用图像识别技术,构建传统建筑特征识别分类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此来进行数字化保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