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两周年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2021-01-18 19:45:01

云南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两周年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2019-08-18

2019年8月15日,由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组织承办的云南省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两周年座谈会在我校召开。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院长马杰及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滇池学院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昆11所本专科高校师生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党委书记丁恒道主持。

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子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总书记回信两周年之际,全省高校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增强思想动力,交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的进展和实效,更好的推进项目落地,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信心,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座谈会上,云南青年红色筑梦联盟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重温了往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来自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昆本专科高校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团队师生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图:座谈会现场)

2017年6月,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彩云本草项目负责人赵庆早代表云南省参加首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赵庆早表示:在延安深受革命精神的感染,永远忘不了延安保育院的故事,为了国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我们把延安所做所见所想给总书记写信汇报,得到了总书记的回信鼓励。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我们追寻前辈们的足迹,加深了对不忘初心的理解、增添了艰苦奋斗的动力,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接过革命火炬,坚定一生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青年的长征路。

这三年多来,彩云本草团队在云南省多地种植中药材,通过研发带动育苗,育苗带动种植,种植带动药企回收的模式,带动了上千农民的脱贫致富。通过蜜蜂养殖项目,彩云本草团队在云南禄劝、文山以及贵州等地助力的脱贫攻坚。目前,我们在革命老区皎平渡参加酿造了云南首款酱香型红色白酒——皎平渡。希望借助皎平渡红色产品,更好的发扬传承红色文化。

(图: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彩云本草项目负责人赵庆早在座谈会上发言)

云南民族大学滴滴碱情团队代表王世磊在座谈会上谈到,创业的路上有诸多不易,但习总书记回信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从2013年开始,滴滴碱情团队开始尝试利用独特的资源,在进行非遗技艺传承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2015年我们实现了每年600万个土碱生产。有效保护碱田100亩。2017年我们总结经验模式“政府+高校+企业+碱农”,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土碱的生产,实现了每年3000万个的标准化土碱生产。我们秉承传统的配方,采用非遗工艺精心熬制,从2013年发展至今,我们在养殖业、餐厅、食品加工业、零售行业4大类,超过100+公司达成合作,有效保护碱田500亩,直接带动就业人数482人,其中帮助老年人二次就业人数200人。

(图:云南民族大学滴滴碱情团队代表王世磊在座谈会上发言)

西南林业大学智慧树医团队代表鲍瑞在座谈会上谈到,农业生产中的很多现实问题,只有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才能明白。走进革命老区、农村地区,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于身处象牙塔中的我们,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2019年7月,西南林业大学智慧树医团队带着习总书记的嘱托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与金寨县果农签署合作协议,首次将团队成果送到这一红色土地。目前智慧树医团队已经和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市州林草局,林检站,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平台查询咨询次数超过27万人次,服务经济林面积超过5000万亩。网上诊治平台对定点帮助的云南省2500余户贫困户提供了核桃、苹果、油茶等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服务,每户年均增收1569元,惠农成效初显。

未来,我们将在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鼓舞下,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进一步完善核心数据库的样本数量和代表性,以不辜负广大林农的信任与支持。

(图:西南林业大学智慧树医团队代表鲍瑞在座谈会上发言)

云南农业大学山和良蜜团队代表冯毅楠谈到,作为中国目前仅有的两所开办蜂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云南农业大学山和良蜜团队利用自身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势,以教授养蜂技术为桥梁,推广科学养蜂,带动当地就业,助力精准扶贫。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我们已经与全国各地 1000多家蜂场达成了合作意向,合作伙伴的分布,基本实现了研、学、产、销的全覆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习总书记对我们的鼓励。我们从零开始,一个县一个县地走访、考察,了解当地民情,与村民同吃同住,无视恶劣艰苦的外界条件,全心全意帮助村民解决经济困难,坚持不懈为蜂产业振兴而努力。用知识技能服务老区人民、服务农业现代化,广袤大地,我们能做的很多。目前我们已经对云南省 16 个州市的 40 多个区县进行了养蜂产业扶贫调研,并在多地开展养蜂培训,发展养蜂技术员 1000 余名,服务蜂场 3000余座,直接和间接带动各地就业人数上万人。

(图:云南农业大学山和良蜜团队代表冯毅楠在座谈会上发言)

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云南师范大学中诺教育团队负责人路平在座谈会上谈到:以我们公司为例,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本土企业,虽然我们创业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在各级政府和母校的支持下,通过教育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我们的业务已经布局到云南、贵州、广西等三个省份,每年的营业额已经突破1.5亿,现在有专职员工600人、大学生兼职2400人,每年可以为云南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提供大学生勤工助学兼职岗位2000个,每年纳税超过300万元,每年直接或间接地为云南省的教育事业捐赠或贡献超过400万元。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鼓舞下,越来越多的有志大学生挥洒青春与热血,把时代的召唤、科技的力量、青春的活力注入田野乡村,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熠熠生辉的时代华章,用每一个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汇聚起民族腾飞的力量。

(图:云南师范大学中诺教育团队负责人路平在座谈会上发言)

据悉,2019年3月,第三届“云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伴随第五届云南省“互联网+”大赛同时启动。在教育部高教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带领下,来自全国有关高校优秀的青年红色筑梦团队已经先后两次深入云南边疆临沧开展扶贫调研。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创业团队,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在临沧召开了扶贫攻坚调研座谈会,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当地帮扶项目需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对接,助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在全省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希望再接再厉,将云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一堂思政课。

借由“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借由日益蓬勃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活动,影响人群不仅覆盖到了参赛学生,更覆盖和影响了全国高校的广大学生。“云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不是一次短期活动,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要建立创新创业团队和农村脱贫需求的长效对接机制,真正搭建青年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广阔平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彩云本草项目负责人赵庆早代表云南省参加首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通过教育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