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6日上午,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中心在206会议室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学术讲座”,讲座特邀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邓勇教授以“日常生活的理论化建构及学术IDEA的产生”为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风暴”,分享了独具特色又意蕴深刻的学术见解。本次讲座由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袁群教授主持,学院相关教师和部分硕博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

邓勇教授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在场师生叩响思维的底层逻辑。他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已非难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有效搜索和精准遴选知识”。因此,教育的重心应当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锻造。通过一系列生活化案例,邓勇教授引导师生在具体情境中作出选择,并逐层拆解决策背后的思维路径。他以博弈论模型剖析人际互动,用成本-收益比解读理论建构,将抽象逻辑具象化为可操作的学术工具。现场师生跟随他的推理节奏,理解了数学模型与生活实践的深层关联,逐步领悟如何从日常现象中提炼一般规律,如何以严谨论证搭建理论框架。同时,结合自身横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经历,邓勇教授强调,学术创新的“跨界思维”,他建议青年学者突破专业壁垒,通过逻辑训练构建“问题-方法-效用”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并以自身在《后领土后地缘时代的来临——基于财富生产方式与战争形态的变迁》中的灵感来源为例,诠释“学术与生活的辩证统一”。

讲座最后,与会师生就相关议题与邓勇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袁群教授再次感谢邓勇教授对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科研工作的支持。他指出,邓勇教授以其“贯通中西的学术视野与鞭辟入里的思辨精神”,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呈现了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地图”,这场思维盛宴启迪学院师生以更开放的视野、更严谨的逻辑,在接地气的日常生活中炼就发现问题的“慧眼”,萃取学术观点并构建学术理论的功夫。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