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融合”模式打造“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2025-03-06 11:44:03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 王河燕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作为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秉持“党建+”融合发展理念,通过深耕思政教育、厚植文化自信、激发双创活力、深化校际共建,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聚合力、传统文化育新人”的特色发展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党建与育人深度融合提供了鲜活范例。


“党建 + 思政实践”:

传统文化浸润育人全链条

学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辐射作用,创新开设“四课”思政实践课程——“品味人生”茶艺课、“博古陶艺”陶艺课、“指间艺术”面塑课、“锦绣中华”刺绣课,将非遗技艺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课程以“技艺传习 + 文化体悟 + 职业赋能”为特色,学生不仅掌握茶艺师考证、陶艺创作等实用技能,更在“一茶一器、一针一线”中感悟工匠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目前,课程已辐射千余名学生,助力学生在第七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三等奖等多项荣誉,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技强能”


1

2 

3

4


“党建 + 双创教育”:

红色引擎驱动双创育人新高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双创”竞赛为抓手,构建“党建导师 + 专业导师 + 行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指导学生团队在“互联网 +”“挑战杯”“三创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作品《“每时美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斩获第十四届全国“三创赛”银奖、第九届云南省“互联网 +”铜奖、第十届云南省“互联网 +”银奖、第十一届“挑战杯”云南省银奖,形成“一项目多赛道、一成果多转化”的示范效应。团队依托非遗技艺开发文创产品,探索“传统文化 IP + 现代商业模式”,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彰显党建赋能创新的实践价值。

5

6


“党建 + 阵地建设”:

三全育人构建红色教育新生态

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学校建成 1200 平方米的“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以“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大板块全景呈现党史脉络。学校组建百人“大学生宣讲团”“青年马克思主义研学社”,通过“党史宣讲 + 书画展览 + 活动主持”等多元形式,开展校内外宣讲千余场,覆盖上万人次。

7

为提升参观体验,学校开通了电子预约小程序和数字化留言板,实现参观服务“一键预约”、成效反馈“实时追踪”,构建“智慧党建 + 沉浸育人”新范式。

此外,学校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建成 1500 余平方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别具思政特色的“四课四讲”实践课程。正在建设的 500 余平方米的“思奇哲学书苑”,为传播艾思奇大众哲学思想,丰富思政育人教学资源,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传播方面大胆探索和创新。

同时,学校还与杨林镇党委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杨林镇人才干部培训基地落户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拓展了育人空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8


“党建 + 校际联动”:

共建共享激发协同发展新活力

党支部积极拓展“党建朋友圈”,与云南工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嵩阳二中、倚伴小学等党支部开展党建合作共建,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与嵩阳二中、倚伴小学共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通过共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共研党建创新案例、共享育人资源,推动“校校党建共同体”建设。双方联合开展陶艺实践、主题党日、课题研讨等活动,以“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促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为区域高校党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9

党建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正当时。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将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为起点,持续深化“党建 +” 品牌内涵,推动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技并修、文化自信、创新有为”的时代新人书写更加生动的篇章!


责任编辑:周启丽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聚合力、传统文化育新人”的特色发展路径,打造党建品牌建设。
党支部是云南省“一流党建”示范党组织,现有支部书记1人,宣传委员和统战委员各1人、组织纪检委员1人,专职组织员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