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引领边疆外语教育创新,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研讨会开幕
4月26日,一场聚焦边疆外语教育创新与AI赋能的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隆重开幕。此次“课改中国行(英语)公益教研会暨教育强国背景下边疆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与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大中小学外语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的外语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共同围绕边疆外语教育创新、AI技术应用、跨学段教学衔接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边疆外语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党支部引领,汇聚教育智慧
云南师范大学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和推动此次研讨会的筹备与开展。党支部书记高度重视,强调外语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使命,尤其是在边疆地区,外语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桥梁。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参与研讨会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支部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联合中国教师报、云南省外语教育学会等单位,共同打造这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党员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从活动策划、嘉宾邀请到现场组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党支部和党员教师的心血与智慧。
二、党员专家献策,助力边疆外语教育发展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来自云南师范大学的党员专家,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边疆外语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侯云洁教授作为本次大会的发起人之一,她结合多年在边疆民族地区课改的实践经验,分享了诸多宝贵建议。她提出通过“降低任务支架、分层设计活动”应对学生基础差异,同时利用短视频、双语绘本等轻量化工具开展跨文化教学,为边疆外语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她的分享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可,为边疆外语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黄瑛、王丽峰、袁刚、李琤、赵云芳、宁晓洁、张丹亚、李婕昕、万向兴、夏娜等党员专家也积极参与研讨,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边疆外语教育创新、AI技术应用等议题发表见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研讨会增添了丰富的学术内涵,也为边疆外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法。
三、AI 赋能,推动教育现代化
在此次研讨会上,AI技术赋能外语教育成为焦点议题。汪福安展示了 AI 与大数据在课堂评价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学生参与度、教师互动频率等多维数据,生成个性化教学改进方案。这一技术的应用为边疆地区破解“精准教研”难题提供了技术路径,也为外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党支部在推动AI技术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党员教师们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研讨,努力提升自身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们将 AI 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边疆外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一线教师受益,推动本土实践
此次研讨会不仅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更是一线教师的“充电站”。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发展研究室主任王雯表示,本次活动凝聚了本地教研员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构建了教育改革的桥梁,有效促进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红河州金平县教师陈云飞分享了参会感悟,她表示通过学习王蔷教授的课例研究方法论,学会了“在课堂中做研究”,并计划将金平苗族花山节、傣族泼水节等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教学,用“降低任务难度+增加小组互助”的方式设计分层活动,让理论在边疆课堂扎根。
这些一线教师的反馈充分体现了此次研讨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党支部通过组织这样的研讨活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推动边疆外语教育的本土实践。
五、展望未来,持续助力边疆教育发展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边疆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党支部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推动边疆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党支部将进一步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党员教师深入边疆地区开展调研和帮扶工作,为边疆外语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党支部还将继续探索AI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通过开展更多类似的研讨活动和培训项目,不断提升边疆外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云南师范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云南师范大学全体党员教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关注边疆外语教育发展,为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云南从“边疆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