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党史学习心得(赵永成)

2021-07-07 09:08:20 赵永成

党课个人小结

机控第一党支部

张静泉出生于宁波巿镇海县霞浦张家祠堂后面的一个宅院内,是家里七个孩子里唯一读过中学的。那时,他家里并不富裕,但为了让孩子有出息,老父亲还是咬了咬牙,克服困难送儿子去了镇海读书。

1913年,15岁的张静泉为了分担家累,辍学到上海一家金铺当学徒,但当时金店银楼业工人的月收入远低于上海的平均工资,生活十分艰难。

为争取更好的待遇,铺头上仅有的知识分子张静泉挺身而出带领工人与资本家谈判,并且大获成功。这使得张静泉在上海声名远扬,进而引起了早期中共组织的注意。

1921年,张静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上海最早的几个工人党员之一,他也是第一位宁波籍的党员。

1929年7月,张静泉受命在芜湖等地秘密从事为党中央筹集活动经费的工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张静泉离开芜湖,前往瑞金。在中央苏区,张静泉先担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成为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副手。1932年6月,他又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出版局局长,兼发行部部长,继续代理印刷局局长,出版、印刷与发行了—大批苏区急需的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书籍。

环境危险、条件艰苦、精神紧张、工作繁重,张静泉积劳成疾。

1932年12月23日,张静泉带病从瑞金赴福建长汀检查工作,两地相距近百里,中间有好几座高山,他病弱的身体早已无法负担长途跋涉,最终于途中憾然离世,时年34岁。当时环境恶劣,通讯不畅,殉职后的张静泉埋在何处,时至今日仍不得而知。

1933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上发表了悼念张静泉的文章《追悼张人亚同志》。这是临时中央政府第一次在机关报上专门发文悼念逝去的同志。悼文说张静泉的牺牲“是我们革命的损失,尤其是在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徒然失掉了—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直到2005年,张家的亲属与后辈们才凭借这份报纸得知张静泉后来的下落。

此时,距张爵谦老人离世,已过去了整整五十年;距张静泉离世,也已过去了七十三年。

那一座空坟,密藏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的宝贵财富;这一段故事,封藏了一位共产党员的—片赤诚。

我们无法忘记,在危急关头,张静泉首先保全的是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他用生命将信仰珍藏,他用信仰捍卫着共产党的永不熄灭的红色火焰。

0.3.jpg


责任编辑:王定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张静泉出生于宁波巿镇海县霞浦张家祠堂后面的一个宅院内,是家里七个孩子里唯一读过中学的。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