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五平台工作法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党支部
“校企合作树匠心 产教融合育匠人”——针对我系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党支部在学院及系党委的指导下,建立完善“五平台”工作法,并形成了相应的体制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产业和教育是一对天然的合作者”,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
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党支部在党总支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学院坚持服务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人才和技术需求的办学宗旨,立足于专业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探索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把握产业方向,紧贴人才需求,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助力新旧动能转化和烟台市现代化经济中心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五平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
一、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平台
职业教育的本质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产教融合的发展之路,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特点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助推现代产业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
1.成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设联盟。
加入 “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 “海尔智能制造联盟”,政行企校共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机制。与开发区管委、市中小企业局、市节能监察大队、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海集团、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欧瑞传动、三水电器、冰轮集团、烟台路通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设联盟:该联盟主要是由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系主任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器人专业的全体教研室的教师、学生科、教务科的人员组成;每年召开两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设联盟会议。
2.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制度。
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人力资源开发等产教融合工作。
3.形成“过程监控、动态调节、螺旋上升”的管理机制。
对校企合作进行系统设计,制定联盟建设委员会章程、议事制度、监督制度等。在相关制度基础上,制定并完善联合招生制度、实训基地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过程监控、企业顶岗实习管理、绩效考核、企业研修锻炼管理、兼职教师聘任和管理等有利于校企协同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监控。构建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评价监控的 “过程监控、动态调节、螺旋上升”的校内外多元化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
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平台
1.教师工作站——共同技术研发,前沿技术、工艺,采集教学项目素材。
2.教师挂职锻炼(顶岗挂职3个月,寒暑假期实践,专项实训值班、顶岗实习学生深入企业指导)
3.兼职教师库
三、打造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平台
1.建立科研创新团队。一方面,利用校内资源,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所、工业节能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的研发优势,建立校内研发团队,新建“赵炫弟博士工作室”,由留学博士,教授﹑教学名师以及具有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实现以老带新,互相学习、促进,使教师个体与群体的科研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和提升,申报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组建校企合作科研团队,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加强对校内研发团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在横向课题、纵向课题上实现联合攻关,实现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突破和科研创新。与江苏雪梅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并确定以赵炫弟博士为负责人的“压力容器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的研发”的横向课题合作,项目经费为10万元。
2. 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发挥本系专业特色与优势,联合其他科研院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产业园区,共建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人工智能研究院,攻关科研课题,跟踪科技发展,引领项目转化,增强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与山东博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培训中心”、“大学生创客空与间” ,引进企业300多万的机器人设备,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校内实训教学需要,缓解了学院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与烟台三水电器有限公司共建“电力电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王世桥教授主持的横向课题“室外节能型照明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获得三水电气公司1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达到省级课题的标准,2018年为企业创造效益100余万元;的2项专利与三水电器实现了专利转化,这也是学院首次转移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2018年为企业创造效益11万元。
与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智能控制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机器人培训学校”。
筹建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已经与几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商谈中。
四、搭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平台
1.将专业建设年会开到企业
今年专业建设年会的主题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各个专业将专业建设年会开到企业去,每个专业有3-5个企业紧密合作,每个老师有1-2名企业朋友亲密互动。
各教研室先后走访了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华能烟台发电有限公司、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烟台三水电器有限公司、正海集团等41家合作企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期调研及课程体系构建,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走访周边企业,完成就业市场需求调研报告,修订专业发展规划,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一体化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和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全面提高。
2.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专业层次更加丰富。
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与烟台正海集团合作,由王世桥教授主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获批2018年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这是学院第一次获批省级现代学徒制项目,获批项目经费25万元。
经校企双方联合招生招工,在入校的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新生中,通过企业招工宣讲,学生自愿报名,经校企共同面试,择优录取,成立了2018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进入该班的同学同时具有两种身份:一是学院学生,二是企业“准员工”。
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等内容。
3.产教融合,深化课程改革,获得两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产教融合工作,建立了以项目为纽带,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参与,以学校为组织者的“三位一体”的形式,遵循“生手、熟手、能手”的职业发展规律,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将职业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取得显著效果。围绕机电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和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2014年和2018年先后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4.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弘扬工匠精神。
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7S”管理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在教学、办公、实训楼的楼梯、走廊及院内宣传栏等处张贴学院的办学理念、专业介绍、教学改革、办学成果、学生大赛作品展示、企业简介、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等宣传展板;在办公室内布置职业道德、教风建设及三育人等宣传展板;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教室、实训室内外布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风建设、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卫生制度及实训守则等宣传展板,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与育人环境。
五、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平台
1. 成为施耐德碧播计划区域中心学校,筹建“施耐德电气学院”。
10月份,学院成为碧播职业教育计划8个区域中心——山东区域的中心学校,负责山东区域内碧播合作学校的管理和活动组织工作。一年来,派专业老师参加施耐德碧播培训10人次,施耐德公司来访12人次,双方在实训室建设、课程的共同开发、校企联合招生等方面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筹建“施耐德电气学院”相关事宜正在积极推进,2019年计划为学院建设“智能照明实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学院和施耐德公司探索了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模式。
2. 与烟台三水电器有限公司建成校企合作基地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站”、“烟台三水电器有限公司培训基地”、“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三水电器有限公司电气线路安装技术实训室”。三水电器公司为学院捐赠14万的教学设备,建成电气线路安装技术实训室,由公司冠名的系第四届技能竞赛活动月“三水杯电气线路设计与调试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与三水电气的合作积累了与企业的合作经验,让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未来的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与其中的教师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和锻炼。
3. 与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建机器人培训学校
电气与新能源工程系多次与智能制造产业园,互访、商讨、研究,协助产业园建设“机器人培训学校”,产业园在学院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在产业园设立成立“教师工作站”及“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李平刚副院长代表学院与产业园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通过与园区的深度合作,与该园区共同建立智能制造软硬件资源,共享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平台,机器人培训以及园区共享车间等公共服务平台。
与山东博锐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培训中心”、“大学生创客空间”,引进企业300多万的机器人设备,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校内实训教学需要,缓解了学院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党支部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狠抓“两个结合”--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党建工作与党员个人思想实际紧密结合,实施“党建+”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学生管理及团学干部培养、教科研及课程建设、校园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打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党支部各项工作品牌、亮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