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六年实践,强国奋斗再创佳绩 ——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师生深耕乡村振兴结硕果
前言——六年深耕乡土,初心映照振兴路
自2019年起,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环境设计教工党支部,在教工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党的建设与专业实践、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连续六年如一日,将服务乡村作为支部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和育人主阵地。支部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组织党员师生团队持续深入浙江乡村一线,开展广泛而扎实的调研与社会实践服务。师生的足迹已深深印刻在杭州萧山、宁波余姚、温州泰顺、丽水松阳、湖州安吉等多个地区的土地上,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真切感知乡村脉动,精准对接发展需求。支部主动作为,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大学生乡村振兴竞赛”、“非遗共富文化传播青年行”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将智慧与创意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六年间,支部累计组织47支师生队伍投身各类乡村振兴相关的实践与竞赛活动,其中专注于深度调研与规划设计的专门队伍达20余支。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支部指导的学生团队在省级大学生乡村振兴竞赛中累计荣获金奖6项、银奖9项、铜奖5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竞赛中更是取得了金奖1项、银奖1项的佳绩。这六年不辍的步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彰显了支部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初心使命的坚定决心。
聚焦今朝——赛场捷报续华章
在支部长期深耕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上,师生们的智慧与汗水再次在国家级和省级的重要赛场上绽放光彩。在“建行裕农通杯”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和“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中,支部指导的多支团队表现卓越,斩获多项金奖、银奖。这不仅是参赛师生专业能力的集中展示,更是支部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大思政课”生动课堂,引导师生在“强国行”的伟大征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阶段性成果汇报。捷报频传,再次印证了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专业发展、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
赛场竞风流——党旗下的青春答卷
“建行裕农通杯”第七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主体赛,作为检验高校服务乡村能力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全省93所高校、3839支团队、近3万名师生的广泛参与。
在学院的精心组织下,环境设计师生党员积极组队参赛。经过激烈角逐,由支部教师党员于慧芳、尹航、孙洞明等指导的《辋川隐梦起,野趣引归途》和《古道幻驿,织补旧忆》两支队伍凭借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转化方案,双双荣获金奖;刘艺、杨帅、牧骑等教师指导的《朝夕与共》团队也荣获铜奖。
“建行裕农通杯”获奖名单公示图
紧随其后,在“创青春”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的竞技场上,学院师生再次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功再获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师生个人能力的体现,更是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成果。大赛秉持“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真题真做、成果落地”的宗旨,支部以此为契机,鼓励青年党员和学子深入乡村一线,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贡献青春智慧。
“创青春”获奖名单公示图
精心备赛——支部引领下的攻坚克难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支部引领下师生团队历时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在“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的统筹规划和党员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参赛团队将赛场作为检验学习成果、锤炼意志品质的“练兵场”。他们深入乡村,扎实开展现场调研,与当地村干部和居民深入交流,精准把握乡村的实际需求与发展愿景。从设计构思到文本撰写,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和大学生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支部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团队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
团队赴林坑村、唐田村实地调研
团队“建行裕农通杯”获奖证书
团队展板成果展示
成果落地——服务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在决赛答辩环节,各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调研基础、新颖的设计理念、详尽的文本阐述和自信的现场表现,充分展示了将专业知识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能力,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这些凝聚着师生心血的方案,不仅是参赛作品,更是支部响应“强国行”号召,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的有益探索。它们为乡村带去了符合地方特色、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思路,是高校服务社会、助力共同富裕、投身强国伟业的具体行动体现。
决赛现场全体成员照
青春感悟——学生个人感悟节选
同学1:回想整个参赛过程,真像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实践淬炼!最初踏入乡村,面对那些鲜活而复杂的需求,确实感觉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显得有些单薄,这时才真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们不仅仅是在专业上给予我们悉心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沉下心来,去倾听、去观察、去理解乡村的真实脉络。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当我们的设计方案逐渐成形,并且能切实地回应乡村的需求,得到了村民初步认可时,那种从内心涌出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是对我们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自己能够运用所学服务社会的价值认同。这次比赛让我深刻理解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真谛,也让我对“强国有我”这句口号有了更具体、更实在的体会。
同学2:从最初组队选题,到深入乡村调研,再到反复打磨方案,最后站上答辩舞台,这三个多月的经历,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异常充实。最让我感到激动和自豪的是,当我们的方案最终呈现出来,不仅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还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设计是有可能为乡村带来积极改变的,这种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行动的可能性,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特别值得。这次大赛不仅锤炼了我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点燃了我内心深处服务基层、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我希望能继续关注乡村发展,不断提升自己,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结语
此次系列大赛的优异成绩,是对浙大城市学院艺术与考古学院环境设计教工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三全育人”、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充分肯定。未来,在“双带头人”教工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支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秉承“求真创新”的校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激励和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高校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