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黔行·薪火相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文明研究生党支部赴贵州开展深度红色研学实践

2025-08-29 18:32:21 张骎逸 夏益骏

(通讯员:张骎逸、夏益骏 摄影:徐汝鸿、刘彤)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生态文明研究生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黔地红途”研学队,在学院辅导员陈静带领下,一行6人于814日至18日赴贵州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烽火黔行·薪火相传”主题红色研学实践活动。研学队循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先后赴贵阳、遵义、独山等地,通过实地探访、现场教学、专题研讨、实景微党课录制等多种形式,在历史现场感悟真理力量,于硝烟遗迹追寻精神坐标,圆满完成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中的思政课

一、追寻抗战印记,感悟大后方的历史贡献

1

“黔地红途”研学队在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合影

814日下午,团队甫抵贵阳,便前往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参观学习。在这座看似朴素的木结构建筑中,队员们凝视老式电台和物资清单,聆听站长袁超俊等革命先辈转运物资、护送人员的英勇事迹,深切体会到这条抗战生命线的重大战略意义。陈列柜里一份泛黄的药品、布匹、电台零件清单,无声诉说着那段物资紧缺、危机四伏的岁月。

2

“黔地红途”研学队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合影

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团队深入了解白色恐怖下共产党人坚持斗争的智慧与勇气。透过斑驳的窗棂和泛黄的档案,队员们感受到那段岁月里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牺牲。展馆中复原的秘密联络站和伪装成日常用品的密写工具,生动展现地下工作者的创造力与忠诚。

随后,队员们探访了达德学校旧址。这所1901年创办的进步学堂,不仅是贵州近代教育的摇篮,更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堡垒。校内史料显示,师生们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和募捐,更有大批师生毅然奔赴前线,以知识与热血捍卫家国尊严。

3

队员们在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合影

4

队员们在独山深河桥抗战英烈坛肃立默哀

815日,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纪念日,团队专程前往独山深河桥抗日文化园。在庄严肃穆的英烈纪念坛前,全体队员肃立默哀,深切缅怀在深河桥阻击战中牺牲的将士与百姓。现场讲解再现1944年深河桥抗战的惨烈与壮烈,这座桥不仅是日军侵华步伐的终点,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队员们对“贵州抗战第一桥”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有了更深理解。

二、重走长征之路,感悟转折之地的智慧勇气

5

队员们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

816日,团队转赴遵义,踏上追寻长征精神之旅。在遵义会议会址,队员们凝视会议桌上的马灯、铜壶等复原陈列,墙上的军事地图清晰标注红军长征路线,仿佛重回1935年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关头。湘江战役后红军兵力锐减,而整整三天三夜的会议最终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大量原始文件和文物让队员们深入理解了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及其作为“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

6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

下午,队员们登上娄山关。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摩崖石刻前,大家感受红军战士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站在西风台远眺险峻山势,遥想当年红军攀崖破敌、奋勇夺关的壮烈场景,长征以来的首场大捷更显珍贵。

7

工作人员为队员们讲解红军“四渡赤水”

8

团队成员录制微党课讲解红军“四渡赤水”

817日,团队抵达茅台镇四渡赤水纪念园。在专业讲解的引导下,队员们通过巨型浮雕和动态路线图,深入体会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中的“神来之笔”。四名队员分站一渡至四渡的浮雕前,现场还原关键战斗节点:“一渡赤水,摆脱被动”“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跳出合围”,生动再现红军在绝境中变被动为主动的经典战例。结合详实史料与现代多媒体技术,这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深深震撼了每一位队员。

三、融通历史现实,推动红色基因时代化传承

9

队员们在遵义会议会址学习交流

团队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在遵义会议会址,队员们围绕“实事求是的当代价值”展开热烈讨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专业背景,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传承这一精神财富。队员张骎逸表示:“正如遵义会议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在娄山关战斗遗址,队员们感悟到长征精神中那份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硬核力量。将自身研究方向和当前科技攻关、产业转型等“新时代的娄山关”相联系,深刻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敢打硬仗、敢于胜利的硬骨头精神永远不过时”。

四、深化研学成果,构建长效化教育机制

五天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白天走访遗址、聆听讲解,晚上集中研讨、整理素材,结合专业背景与实地感悟,撰写报告、剪辑视频、筹备党课。实践期间共形成调研报告1篇、图片故事集1份、实践学习vlog1条、拍摄视频素材20余分钟、照片500余张,为后续红色教育积累了丰富资源。

实践队创新采用“现场教学+微党课录制”模式,在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深河桥等重要节点录制实景党课,通过青年视角讲述红色故事,让历史走出课本、走进心灵。

10

“黔地红途”研学队在独山深河桥参观学习,拍摄微党课

黔地红途贵州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淬炼。从交通站的隐蔽战线到深河桥的硝烟战场,从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到娄山关的雄关漫道,队员们用脚步丈量信仰之路,用心灵感悟精神伟力,在实景实境中上了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党性教育课。

实践队队长刘彤在总结中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贵州这片红色热土不仅铭刻着长征的壮举,也回荡着抗战的烽火。我们从长征精神中汲取‘绝境中找方向’的智慧,从抗战精神中凝聚‘危难中聚力量’的信念,更要将这份精神财富转化为科研攻关、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未来,生态文明研究生党支部将继续推动“红色研学+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打造“行走的党课”品牌活动,引导青年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抗战精神永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海鸣 蔡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态文明研究生党支部赴贵州开展深度红色研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