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旅游管理系党支部师生开展“美丽地球·文化旅程”结对领航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地质与文旅融合特色,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增强专业认知和提升专业技能,2025年5月2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党支部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携“结对领航”班级团支部,经前期精心策划与准备,组织了085221班、085231班和08S247班同学前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和校史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徐媛、旅游管理系教师以及“结对领航”班级同学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美丽地球·文化旅程”为主题,融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旨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实践,帮助新老学生深入了解校史精神、地质文化及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活动内容涵盖逸夫博物馆重点展厅参观考察、校史馆地大文化深度学习和交流总结三个环节。活动全程在旅游管理系党支部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策划与讲解,展现并锻炼提升旅游管理系学子的专业素养和组织能力,引领对地大文化与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0.序章
活动开启之际,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李江敏向同学们介绍了旅游管理系党支部的“结对领航”活动,并指出,在当前旅游强国建设与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文旅融合纵深推进、湖北省打造世界级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子肩负着新时代文旅发展使命,鼓励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共同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的道路。
1. 解码地球演化历史,探寻文旅融合之道
进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大厅,同学们先行参观调研一楼的珠宝文创商店。以专业视角观察博物馆文创的新形式,新花样。
移步到珠宝玉石展厅,085221班的陈昱心同学从珠宝专业的角度解读了各类宝石的形成条件与鉴赏要点。运用设问等解说技巧,他生动地向大家解开红蓝宝石这对刚玉家族的姐妹花矿物性质与鉴别方法,帮助大家认识珠宝的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与变彩效应,以及翡翠等宝玉石艺术品的观赏和旅游商品开发价值。“每块宝石都是地球馈赠的礼物,也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陈昱心总结道。
矿产资源展厅与张和捐献化石展厅将活动推向高潮。085221班丁学松同学以“大地馈赠与永续利用”为主题,系统介绍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与特色。在互
2. 追寻地大精神谱系,焕发文旅创新动力
活动第二阶段,师生们移步校史馆,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怀着崇敬之情步入校史馆序厅,085231班的李攀硕同学以“地质报国七十载”开篇,通过展厅的地质人浮雕作品,向大家讲述了1952年建校初期老一辈地质学家白手起家的故事。当校歌《勘探队员之歌》回响,地质工作者代代相传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以及“山河为伴,砥砺前行”的浪漫情怀,在每个人心中层层沉淀。
3. 赓续地大文脉,谱写文旅新篇
进入党建厅、大师厅、登山厅专题展厅,师生们共同了解建校以来的党建成果和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领略地大大师们的风采,学习地质工作者们爱国奉献、求是创新精神,体会“扎根中国、胸怀天下、勇攀高峰、追求卓越”攀登精神。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表示,要在文旅专业的学习和行业工作中传承地大红色基因,以大师为榜样,发扬攀登精神,为推动文旅融合和文化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传承地大文脉、谱写文旅时代新篇章中实现自我。
活动结束之际,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李江敏总结强调:“这次活动既是一次专业认知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既要传承好地大精神,又要创新文旅发展思路,让我们旅游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此次博物馆和校史馆的“结对领航”活动,既是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地大精神原乡的溯源与朝圣,更是一次初心使命的再校准之旅。这场旅游人对地学文化与精神的沉浸式学习和立体实践,让地大厚重的精神谱系同文旅融合创新碰撞激荡,焕发引人前行的动力,引领青年学子以青春之我,答好“诗与远方”的时代命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