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红方”点亮杭州东站,中国书法在地传播计划再启程
家国盈瑞气,笔墨映红方。一座红色立方体,正在城市枢纽开启一场传统与当代的艺术对话。
国庆中秋双节前夕的杭州东站,人流如织。步履匆匆的旅客们在东广场纷纷放缓脚步——一个大型红色立方体矗立在开阔的广场上,以其独特的色彩与造型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这个名为《汉字红方 NO. 1》的装置艺术作品,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中国书法在地传播计划”2025年的全新尝试,也是对“文艺赋美”工程的一次生动注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这座红色立方体以其独特的形式,向过往旅客无声地传递着汉字与书法的神奇能量。
汉字红方
传统书法篆刻与现代场域的对话
杭州,这座被西湖浸润的千年古城,自古就是艺术生长的沃土。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诗书画印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汉字红方 NO.1》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破土而出。
作品由沈乐平、毛腾老师共同创作。“我们选择了一个极好辨识的立方体,”沈乐平表示,“为它设计了一种特别的红色,使它嵌入到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空间,以期打开书法与新场域的新对话。”
这个边长300厘米的红色立方体,一面呈现刘江先生篆刻《庆祝国庆》,以金石之力致敬祖国华诞;一面展示沈乐平教授草书斗方《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以笔墨韵律咏叹中秋团圆。立方体在广场上构筑起一个独特的艺术场域,让匆忙的旅途因书法而停留,让传统的笔墨因空间而新生。


家国同心
青年志愿赋美行动
9月30日,由共青团上城区委、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联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共同发起的“家国同心·月满华诞”——上城区“站小青”青年志愿赋美行动,在杭州东站东广场温暖启幕。
活动当天,书法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一早就布置好创作台,研墨展扇,等待为往来旅客送上特别的节日祝福。他们现场挥毫,即兴创作,将真挚的祝福凝于笔端。一行行诗句、一幅幅图画在团扇上渐次绽放,往来旅客惊喜地获得了这份亲手书写绘制的独特礼物,让匆忙的旅途满载东方美意与温情。
“中国书法在地传播计划”旨在扎根中华大地,依托中国美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探索从书斋雅趣走向公众艺术的传播路径。项目通过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城市时尚文化元素结合开展在地艺术创作,以全新视角呈现传统文化,焕发艺术活力。
2024年,项目已联动湖滨银泰in77开展了5期城市空间艺术创作,让传统书法篆刻在繁华商圈中与年轻人相遇。从时尚商圈到交通枢纽,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将继续秉持多元开放的理念,传承书法篆刻艺术的同时,探索更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持续发力,让书法篆刻艺术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书法在地传播计划”首期亮相杭州湖滨银泰in77(2024年5月)
共祝国泰民安,家国同辉!
愿得月圆人安,千里共婵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