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高等数学党支部两名教师同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理学院高等数学党支部党员教师范飞廷和李敏获得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展现出该支部党员教师在科研一线的先锋带头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国家为支持和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开展创新研究而设立的专项基金。该项目重点评价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和科研能力,为处于科研起步阶段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第一桶金”,是我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
范飞廷老师是我校青年教师党员的优秀代表。自入职以来,她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科研一线岗位上勤勉敬业、锐意进取。她获批的项目将围绕“奇异摄动下非线性波方程的行波解持久性分析”展开研究。
在流体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海洋学、光纤通讯等各个领域中,很多复杂的波动现象都可以用非线性波方程中的行波来模拟。行波解及其动力学性质能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研究波的运动规律,合理地解释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效地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形。然而,实际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以及扰动普遍存在,不可避免且不可忽视,为了获得更真实的模型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带扰动项或者带小扰动参数的非线性波方程是一个极具实际应用价值且有趣的课题。
李敏老师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教师,始终秉持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她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科研实践,展现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该资助项目旨在对“趋化-流体模型中粘性消失奇异极限的研究”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索。
趋化-流体模型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数学模型,其奇异极限问题已成为偏微分方程、流体力学及生物数学等多个学科交叉领域的前沿课题。其中,粘性消失奇异极限问题因其更贴近实际生物趋化过程的物理背景而备受关注。对该类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相关生物过程的机理分析与实际应用提供了数学基础。
本次获得资助的两位教师均表示,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研究工作,恪守科研诚信,发扬科学家精神,力争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同时,她们也将注重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践行党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