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进行时丨动医学院:激发青春力量 推动青年学生成为创新生力军

2024-01-15 09:18:22

日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大赛在天津落下帷幕。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会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大学承办。学校在本届大赛总决赛实现了多项历史突破,5项入围国赛总决赛路演项目全部斩获金奖。骄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农大学子及指导教师的不断拼搏和全力付出。许多农大学子通过参赛获得了成长、产生了蜕变。

12月21日,学校召开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总结座谈会,校长孙其信在会上勉励大家在创新中树立自信、报效祖国。在此次大赛中,动物医学院郝智慧教授指导的项目《量子弹壳——新型碳量子点包衣系统引领健康养殖新时代》荣获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金奖,这是继2021年张国中教授团队摘得学校大赛首金、2022年何诚教授团队摘得学校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首金后,再次为学校争得荣誉。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动医学院的工作做法——

聚合思政创教合力,筑牢双创育人体系“压舱石”。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下高校育人工作的热点,也是课程思政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阵地,双创教育中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扮演着引导学生勇于创新、理想创业的关键角色。动医学院党委始终从立德树人出发,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拓宽双创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以一二课堂协同为抓手,打造以“三全育人”体系为引领,具有兽医学科特色、适应学生需求的“34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专任教师“思政+双创”协同育人能力与青年学生投身双创热情“双提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学院领导、专家人才牵头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强农杯”院赛,学院分团委组织学生前往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具有双创竞赛经验的辅导员进行辅助帮扶,良好的双创训练体系作为展示学科实力与学科文化的窗口,为优秀学生提供干事创新的舞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学院复合型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科研技能训练,打造优秀种子项目“孵化仓”。近年来,学院持续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为立项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成果转化扶持,对国家级、市级大创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在URP和大创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阶段,学院组织包括5-7名专家教授在内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国家级、市级项目在每个阶段均会安排线下答辩。评审会后,学院科创项目管理办公室会将评委意见逐项通报给指导教师,并与学生一对一详细说明项目存在的问题,对后续整改进度进行监督。学院定期统计项目成果,对于进展较好的项目,指导教师会鼓励学生进行成果转化,如发表文章、申报专利、参加双创竞赛等,对于不能按时结题的项目,第二年将限制指导教师立项。同时,学院非常注重与企业和行业的紧密合作,为优秀项目的后续转化以及学生的实践实习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良好开展,为专任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近三年来,学院各级双创训练项目立项143项,累计批准经费支持35万元,81名专任教师参与指导,占学院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参与学生376人次,实现本科大二年级以上学生全覆盖。值得一提到是,每年从其他高校来我院交换的同学,都会出现在大创项目的申请名单中。来自新疆农业大学的吐玛丽丝·阿布都热合曼,交换期间参与了校级URP项目,在与索勋教授的学习交流中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科研兴趣方向,目前继续跟随索老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参与一次动医学院的科研训练,已经成为每个交换同学学习清单上的“必选项目”。

聚力多方要素保障,点燃科教融合实践“助推器”。一个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从项目挖掘,到组建团队、指导包装、屡次打磨,除了师生攻坚克难、学院体系支撑,更离不开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格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就业创业办公室走访学院进行项目挖掘和调研,协调组织赛事筹备,安排高水平专家多轮次、多角度进行项目打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培育了敢想敢创、开拓进取的双创土壤,让无数创新的“种子”竞相萌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是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展望未来,动医学院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厚植爱农情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打造良好的双创文化氛围,激发师生主动创新的持久动力,为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邵丹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聚合思政创教合力,筑牢双创育人体系“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