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调研,安场村的大棚中,本科生党员正摸索西红柿的种植“脉搏”
技术帮扶,北蒲洲营村的庭院里,研究生党员为农户解锁农药化控技术“密码”
集思广益,东北台村的村委会上,师生与村民共谋蔬菜如何“身价翻倍”
......
26个学生党支部
4个城市
4个科技小院
10个京郊村镇
14场红色1+1共建活动
14篇调研报告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
从为农作物“精准把脉”到开出“增产处方笺”
农学院农科学子以硬核方式
用专业知识服务“三农”
在乡村振兴中书写青春篇章
自2004年中国农业大学创新性推出红色“1+1”行动以来,历经二十余载沉淀,这一行动已成为学校将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农学院作为红色“1+1”行动的首创者之一,始终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学校相关政策部署。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5月13日,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与副院长史博对2025年红色“1+1”工作进行了部署与要求,鼓励各支部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与支部特色,扎根基层实践,力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红色“1+1”行动迈向新高度,助力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红色1+1活动部署会议
农学院各党支部红色“1+1”活动记录
一、关键词:黑土保育
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此次活动以黑土地保护为核心,组织10余名研究生党员深入辽宁阜新黑土保育科技小院,通过黑土观察、耕地质量实践、田间播种、农户调研及党员心得分享等环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行动紧密结合。活动中,党员师生克服阜新春季风沙大、温差大等困难,精准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采集土壤数据,探索秸秆覆盖还田等技术对黑土保育的作用,并直面农户技术推广难题。

博士生党员刘硕向农学院师生介绍了田间保护性耕作的最新进展

辽宁黑土保育科技小院成员在试验地开展田间耕作试验活动
二、 关键词:产业调研
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第三党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三个党支部赴大兴区长子营镇罗庄三村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在开展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的研讨后,党员们深入赤松茸种植基地,围绕菌菇分级标准、培养基改良、气候适应性等产业痛点开展技术调研,并与村两委就生产技术瓶颈进行研讨,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基础。


支部共学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生党员进行实地调研
三、 关键词:大棚问诊
农学院生物质工程、作物生理与栽培第一、二研究生党支部、本科生第一、三党支部
五个党支部赴大兴区长子营镇安场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与精准助农相结合。理论学习后,学生党员走进蔬菜大棚,针对西红柿水肥管理、辣椒市场销路等农户最急迫的技术难题现场把脉开方,在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中践行廉洁务实作风,真正实现了“学规定”与“办实事”的同频共振。


学生党员与安场村村干部就安场村农业发展进行交流研讨


学生党员进行农田实地调研
四、 关键词:棉花春播
作物化控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作物化控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联合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党支部,在新疆棉花试验基地开展“校院协同抢农时”春耕播种党日活动。10余名党员顶着频发风沙和昼夜温差,全程参与机械化铺膜、试验田划线分区和精准播种作业。科研团队使用铺膜机高效完成100亩试验田的覆膜工作,并严格按照试验设计要求进行播种,确保10个试验区的处理分布科学合理。同时,党员们同步完成土壤墒情取样工作,为后续棉花品种优化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铺膜机进行田间铺膜

团结协作进行试验区划线

田间精准播种
五、 关键词:庭院管理
作物化控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
作物化控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赴大兴区长子营镇北蒲洲营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学生党员了解了乡村建设成果和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走访过程中,研究生党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针对示范户庭院植物的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农药化控技术使用等具体问题,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技术指导。




学生党员与村支部党员走访交流村庄建设工作
六、 关键词:甘薯帮扶
特用作物研究中心研究生第一、第二党支部
与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开展的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以甘薯产业为重点,通过“座谈+田间研学”实现技术互通。在座谈会上,研究生党员为村民讲解甘薯种植技术,分析脱毒种苗应用等关键问题;随后深入神奇种子农场,实地考察智能温室和大田基地,与农户交流甘薯标准化种植技术。双方还探讨建立“党员科技服务队”常态化下沉机制,推动甘薯产业提质增效。

化控一党支书科普甘薯知识

参观智慧农场
七、 关键词:小麦增值
农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研究生赴大兴区长子营镇潞城营一村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活动聚焦小麦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村庄农业发展现状。针对收益不足问题,学生党员建议借鉴村内蔬菜产业成功经验,开发特色优质小麦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随后,党员们实地考察了小麦田和蔬菜种植区。在小麦田重点观测“菏麦20”品种的农艺性状。针对调研结果,支部计划后续为该村引入富硒、富花青苷等营养强化型小麦新品种,并推动建设面粉磨坊等初加工设施,延伸产业链条。

八、 关键词:科技助农
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
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前往大兴区长子营镇赤鲁村进行党支部工作交流。首先了解赤鲁村“党员代办”和“拉家常”两支队伍的基层治理经验;随后开展专业学科介绍,阐释种子科技在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中的作用。学生党员也实地考察了200亩银杏林下黄花菜种植基地及配套加工车间,学习其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成功模式;现场演示高光谱成像、无人机遥感等智慧农业技术,为黄花菜品种筛选与品质分级提供技术支持;最后围绕“林下经济全链条升级”开展专题研讨,规划技术平移通道和产业升级路径。活动实现了党建与科技助农的深度融合。



九、 关键词:全域有机
生物质工程研究生党支部
7名成员赴山西灵丘县开展为期3天的“全域有机”实践活动。首日参观平型关纪念馆学习抗战精神,随后在科技小院学习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了解“有机好吃不减产”的创新实践;次日参加门头四村“无废村庄”建设启动仪式,协助完成800户村民垃圾分类登记编号工作,并录制宣传音频;第三天分组前往当地中小学开展“酵素走进校园”科普活动,通过实验演示和趣味游戏讲解酵素的科学原理与应用。活动实现了红色教育、环保实践与科技推广有机结合。

实践小队登记编号农户


实践小队在中小学进行科普宣传
十、 关键词:乡村文化
农学院本科生第二、第四党支部
本科生两个党支部联合赴长子营镇佟庄村开展文化调研活动。在乡村振兴座谈会上,与村支书深入探讨农产品销售和人才短缺等发展难题;参观乡情村史陈列馆,通过历史照片和农具体验村庄发展历程;重点学习当地特色手工艺鸡毛掸子的制作技艺,了解其从日常用品到文创产品的转型故事;实地考察高标准农田,观察玉米和小麦生长状况,与村民交流种植经验。活动深化了学生对乡村文化保护和农业现代化的理解。


参观乡情村史陈列馆


参观村庄农田
十一、 关键词:清风正纪
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与齐河科技小院联合开展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书记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调科研工作中的纪律要求;科技小院师兄分享“自找苦吃”的一线工作经历,讲述如何将纪律意识转化为服务农民的实际行动;在讨论环节,党员们围绕“将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积极发言,活动实现了党纪学习与田间实践的远程联动。


十二、 关键词:村庄发展
水稻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赴下长子营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座谈会上,学生党员学习了该村党员带头改造300亩盐碱地的奋斗历程。会后,支部参观了村文化馆,通过珍贵史料了解村庄发展史;在凤河文化公园,体验桑葚采摘,观摩传统农具展览;走入麦田大棚,感受麦苗长势。活动贴近基层实践,感受乡村发展脉搏,依托乡村资源,以党建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参观下长子营村文化馆

麦田处合影
十三、 关键词:特色农业
玉米研究中心研究生党支部
农学院党委书记张远帆与玉米研究中心部分党员前往长子营镇调研了东北台村特色农业。座谈会上双方党支部共同研讨鲜食玉米品种短缺、蔬菜附加值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实地考察文玩玉米加工基地奥肯尼克农场,学习从种植到工艺品的全流程制作;参观“五福白菜”种植区,了解售价十倍于普通白菜的新品种。针对产业瓶颈,支部计划依托农大科研优势,帮助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双方支部开展座谈会

参观奥肯尼克农场

参观“五福白菜”种植地
十四、 关键词:林下养殖
区域农业发展中心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区域农业发展中心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长子营镇小黑垡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座谈会上,针对产业升级、技术应用等面临的挑战,与会学生党员结合专业所长,围绕林下经济产业链延伸、种养结合模式优化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建立技术服务站、开展电商营销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实地考察环节,师生们深入林下肉鸡养殖基地,与管理人员就饲养技术、疫病防控、市场销售等环节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商定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技术指导、课题研究、人才培训等形式,持续助力小黑垡村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学生党员与村支部支委开展座谈会交流

学生党员向养殖基地管理员了解情况
近年来,农学院党委以“五个一”行动为抓手,通过开展一批支部共建、实施一组村庄调研、形成一套实践报告、争创一名荣誉村民、培养一支挂职队伍,推动红色“1+1”活动走深走实。这些共建实践既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也为农科学子搭建了成长成才的实践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更多农业科技成果在京郊大地落地生根,为服务首都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农大智慧与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