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2023-05-06 21:09:57 杨东杰 王天 张乐 吴双 刘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

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发生的过程来划分。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4 年至 1999 年为被动应对阶段;2000 年到 2006 年,为主动探索阶段;2007 年至 2013 年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3 年后创新与深入发展阶段。2011 年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微信,2013 年在线教育课程“慕课”出现,2014 年11 月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移动教学助手 App—蓝墨云班课,使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找到新的方式和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到移动互联网教育,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微时代。2016 年于 11 月 16 日到 18 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出席大会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结束,将要进入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时代。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向四个方向发展,分别是门户化、“大 V”化、微域化、融合化。门户化和“大V”化将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的话语权,将引导网络风气,激发正能量。微域化将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将理论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等功能,建立网络思政库,顺应社会教育变迁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营造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氛围,形成程序化、科学化、数字化的长尾效应。融合化就是要不断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融为一体,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增强了大学生的精神投入和兴趣倾向,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实现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以及形成广泛认同的教育综合效应。在不远的将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讲发生巨大改变,常用的教学 PPT 消失,互动教材走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行为的海量数据数据库出现,思政与交叉学科也会相继出现,甚至出现人工智能教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变过程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中思政课的应用方式方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常常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的方式出现在思政课堂中。在翻转课堂方面,2011 年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逐渐传入我国,学者赖文继提出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彰显新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理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翻转课堂的课外视频制作提供优质视频内容,以方便教师进行视频制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提供的优质视频内容,可以使学生课外时间自主进行学习的视频内容更加精炼,帮助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提高学习效率。在案例教学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适合的案例供学生讨论交流和学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丰富的教学内容则可以为案例教学提供更为恰当的案例。受主客观等条件的限制,教师在使用案例时往往由于和学生的年龄、实践差异而选择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案例,导致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通过使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教育内容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加恰当的案例,使得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活动时事半功倍,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情境教学方面,国内情境教学的概念最早是在 1978 年由李吉林提出的。新时代的高中生习惯于接触网络等新鲜事物,传统的营造情境的方式难免会出现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的情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技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比如VR 视频、3D 实景模型等技术来创设更加沉浸式的教学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国内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政课中的实践探究相关主题的研究较少,但此部分相关内容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需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究,促进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回顾网络思政发展历史经验,可以得到启示:

与传统思政理念把不同的人用同种模式来塑造不同,很长时间以来网络思政已开始关注个人特有的素质、品格、气质、性格、情感,把个人放在一个整体的思政模式下提取其个人的思政信息,找准个人不同的教育需要以及实践需求,使育人工作更有实效性。网络思政个性化发展还为大学生在校园生活提供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使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张扬个性表达自我,恰当释放个性的需要。即使有的学生在网上对思政工作发表不同的意见建议,也不用担心自己身份被泄露,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当前互联网不时出现向我国高等院校传播西方个性、自由、普世等价值观念现象,需要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高度警惕,对违背我国社会主义办学价值导向的思想行为应给予及时制止和纠正,使大学生的个性化得以正常的养成,使其符合网络思政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当前高等院校网络思政社会化进程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比如有的高校网络思政的内容显得有些官方、单调、不接地气,没有看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促进了生产力要素结构的改变,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革新了大学生社会化思维的变化。当前有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转载的社会资讯有效充实到传统思政内容中,使其与变化的网络思政社会化进程相同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不仅互联网中的各种局域网、城域网同国家主要网络相联通,而且互联网+思政还会促进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逐步走向融合,网络思政社会化资源也将从过去封闭化转向网络公开化,方便实惠的网络电话、视频聊天、网群会议、网上论坛等新技术,为网络思政社会化发展拓宽了途径和方法。 

网络世界中,大学生可以说是原始住民,他们在网络世界可以享受到现实世界不能带给他们的自由,爱玩游戏的,可以在网上尽情的玩,严重者睡觉可设定继续挂机,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爱交友的,可以在网上自由寻找心仪的朋友,严重者沉迷网恋不能自拔。爱直播的,时时处处记录,严重者把生活彻底娱乐化。在网络生活中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经常处于虚拟化状态,这种虚拟状态主要源于对网络的不信任,担心网络会记录泄露自己的隐私,冲击自己的现实生活,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不安全的威胁。大学生网络生活虚拟化趋势将继续发展,网络生活中的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的地位从线下的单向传达发展成线上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当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方法用在线上时明显感觉无力无效,因为大学生可以在线上自由选择屏蔽或收听思政信息,让思政工作显得形同虚设,让思政工作者受到挫败。2016 年以来我国高校网络思政生活化发展从被动应对转变成了主动挖掘,高校思政工作者已主动开通微博、微信、QQ、抖音等新媒体技术平台,通过大学生习惯的新媒体技术平台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让他们在网络中感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存在,不仅可以快速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而且同时与大学生共同关注网络主流 APP的推送,了解掌握大学生日常生活关注的内容,使网络思政生活化优势更加明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变过程

我国主导研发的 5G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对比上一代 4G 技术体现出明显的优势,首先是数据传输速度快,4G 速度已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升级后的 5G 网络的应用可以使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其次是网络的兼容性更强,5G 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不同设备的兼容,使设备与 5G 网络始终保持稳定连接使用。5G 引发的网络变革对社会中每一个人在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要具有专业素养的工作经验,而且要具有综合素质的智力水平和知识结构,并保持终身学习、自觉学习、快速学习的能力。

5G 移动互联网必然引发新一轮的科技组合,主要由 5G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势必引发新一轮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创新发展。网络变革对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影响变化使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快速进入 5G 时代,过去只能线下解决的内容方式都将转移到线上,线上思政环境紧随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念方面,整合线上与线下两方面的资源,通过大数据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使党的方针政策快速有效的传播到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在教育实践方面,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摆脱课堂与学校的两方面的教育的束缚,力求将教育引入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在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网络交流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机制保障方面,需要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和学校思政工作者、思政课教师以及全员形成合作合力,基于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理解和大数据技术的掌握,健全完善大学生网络思政的有关政策,使大学生在网上更有存在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赵洁.网络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9(02).

谢虞南,谭西涵,胡潇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06).


责任编辑:杨东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理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